家有跑海外的商船,今天正好返航进港,李昌就带着李学枫去了码头,所以才不在家的。李陶陶一喜,她就知道她的这个思路是对的,李家果然有熟悉的海外路线。
这时,三叔带着两个儿子也过来了。三叔李盛,有嫡子两个,庶子一个。前面两个大的,都是正妻所出。老大李学杨一早也去了港口,现在来的是老二李学楠,老三李学桐。大家又一通序齿见礼。
李盛和李学林对望一眼,脸色都是阴晴不定,各自琢磨着李陶陶的来意。李陶陶察言观色,很自然地解释道:“自从去年七月开始,我就一直梦见亡父,心里颇为不安。正好我儿德纯又中了秀才,所以特意回来一趟,告知亡父这个好消息,顺便扫扫墓,上几柱香。”说罢,面有戚色。
李学林面色和缓,难道是他想错了?这二娘不是来争夺家产的?听闻侄儿高中秀才,心下也是一喜,李家在他这一辈乃至下一辈,就没有一个能读书的,难道李家读书的遗传都被二叔家得去了?既然这侄儿能考中秀才,想来也是前程远大,看来这门亲戚还是要多多走动才好。
于是他开口问道:“好像我那侄儿年岁尚轻吧?”“是的,今年刚满九岁。”什么?“”李学林满脸地不可置信,“这么小就中了秀才?榜上多少名?”他心想,莫不是考官看他年少,一时怜悯,才点了他忝居末位吧?
“今年的院试,德纯在榜上排名第一。”李陶陶一脸的谦虚,“不光是院试,县试和府试也是第一名。”李学林一下子跳了起来,“什么?!那不就是‘小三元’吗!此子才华竟然如此之高?!而且才九岁,简直就是神童啊。”“是的,现在不光我们庐州,整个淮南都在说他是神童,连节度使黄使君都惊动了。”李陶陶也想低调,可她一个寡妇,要想拿回产业,不拿出她神童儿子镇不住邪啊。
李家众人议论纷纷,不敢置信。这二娘莫非是在吹牛?可这种事情,一到教学司就能查个清清楚楚,撒谎完全没有必要。三叔李盛感慨道:“此子竟然比他父亲还要强上许多!我记得杜举人是在十五六岁上才中的秀才吧?是的,二哥这么跟我说过。”他高兴地说:“这么说,德纯中举,中进士那是指日可待了?!他们杜家可真是有读书的遗传啊。”说罢,一脸的羡慕和失落。
李陶陶却认真地说:“三叔,我倒觉得德纯是遗传了他外祖呢。”李盛又惊又喜,“是吗?你真这么觉得?”“是啊,这孩子,好多地方都像他外祖,跟杜家人一点不像,倒像是我们李家的孩子呢。”李陶陶拼命拉近关系,心里只能对杜举人说抱歉了。
李家众人喜出望外,李学林更是高兴得手脚都不知怎么放了。听二娘这意思,他们娘俩以后是要仰仗他们李家了?是啊,这杜家也没什么人了,这侄儿以后做了官,还少得了他们李家的好处吗?难道他们李家真的要风生水起了?
可怜他李家一介商户,虽然赚了一些钱,但走到哪里都是卑躬屈膝,四面讨好。天天如履薄冰,生怕一时不慎得罪哪尊大佛,身家性命都不保。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尽全力供养二叔读书,还不是指望他取得功名,保家族繁荣昌盛吗?事实也证明,当初的谋算的确是对的,有几年,李家也的确腰板挺直,只可惜二叔去得太早,李家又再无读书人······
李陶陶一路舟车劳顿,实在疲乏,又觉得今天也不宜多说了,总要给点时间,让人家好好想想,该怎么应付吧?她稍微一露出劳累之色,李学林马上就感觉到了。他叫了大娘子来,千叮万嘱让她好好照顾二娘。李陶陶也从善如流地去了后院歇息。
李家众人赶紧派小厮去到港口喊回李昌,李学枫,李学杨,一家人紧急开会,商量对策。李茂家这二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她这次回娘家,难道真的是想拿回她父亲的产业?她只是想拿回她自己的那一部分呢还是全部?那么他们到底给还是不给?如果给又应该给多少呢?而且这二娘有个前程远大的儿子,他们是不能得罪了,那是否能找到个,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