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那个。
李陶陶笑着安慰她,说珮儿聪明伶俐,这段时间也学了不少东西,只是缺乏一点经验。要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嘛,不然怎么成长?再说,不是还有她坐镇嘛。最后一句话提醒了林夭夭,是的,凡事有陶陶呢。她终于放下心来。
好在是他们两人一起上路,各自又带了一些助手,可以相互照应,李陶陶因此放心不少。再说雇了车马行的不少马车,随行的车夫护卫等也有十几二十个,队伍也算是声势浩大,一般的小毛贼应该不会来捣乱。天下虽然动荡,但还不至于大乱,只听说北边有些流寇,他们的方向是西北,应该问题不大吧?
凑巧的是,宋木匠那个富商朋友,曾经卖过木盒子给李陶陶救急的那个赵三郎,也要去京城。理所当然地,和林夭夭她们拼成了一支队伍。据说他家有两个哥哥在京城为官,背景特别深厚。再说他是老江湖,走惯了入京这条道的,有他的加入,安全系数直线上升,真是神助攻啊!
欣喜之余,李陶陶又有点怀疑,这个赵三郎的真实意图。总觉得他此举,好像是特意陪她们入京的。虽然他的借口是去长安查看生意,但为何单单要挑这个时候?是不是太巧合了一点?
事情的起因是李陶陶无意间看到,那赵三郎看林夭夭的眼神。李陶陶当然是见多识广的,一眼就看出那里面的爱慕。她还怕自己眼神不好弄错了,又偷偷地观察了几次。确定了,确实是一个坠入爱河的人。漫漫旅途,有很多表现的机会,正是追求佳人的最好时机,不得不说,这赵三郎果然情商高。
李陶陶旁敲侧击,对这赵三郎打探了一番。原来他是个鳏夫,前任娘子去世好多年了,只有一儿一女,家庭状况并不复杂。所以她也并未打算阻止,好朋友有机会第二春,她还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赵三郎人品还不错,人才也算得上是风度翩翩,和林夭夭也是年岁相仿。就不知他到底是何打算?是逢场作戏呢?还是情真意切?
李陶陶有心提醒一下好朋友,但看到林夭夭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对赵三郎的态度客气而疏远,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林夭夭的表现,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她都有自己的考量和打算。再好的朋友,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她的私事,旁人还是不要过多干预的好。
李陶陶的八卦之心又起,不知道这赵三郎是在什么时候看上林夭夭的呢?难道她还是他好朋友的老婆的时候?这么说来,这赵三郎的人品就不太靠谱了。不过他好像也就是多去看望了几次,并不存在破坏别人家庭的举动,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暗恋吧?现在得了机会,当然要热烈地追求一番。
他们走后,李陶陶的日子就在提心吊胆和忙忙碌碌中,一天天地度过。首先接到的,是孙婉的信。
孙婉说建窑厂的地址已经确定好了,就是李举人在离越州城不远的一处田庄。这事还要感谢唐六郎,是他去和李学林一次又一次地交涉,虽然落了李家不少埋怨,但到底还是拿到了李举人的那块地。还说唐六郎人很好,很能干,什么事情都陪着她一起跑,让她事半功倍。事情也进行得很顺利,窑厂目前已经在修建之中。
唐衡也来信了,事情果然是朝着李陶陶期望的那样在发展。他说从来没见过孙婉这么爽利的小娘子,人又好看又能干,问她说亲了没有。李陶陶看罢心情大好,看来在这古代,她要做一回红娘了。她回信写道:“六郎好好干,你的事阿姐帮你留意着呢。”
在焦灼中,终于又等来了林夭夭和郑通的来信,这次是写在一起的。说他们已经平安抵达长安,因为包装严密,陶瓷损伤较少,衣物等物品就更没有损坏了。傅管事找的门面是连在一起的,他们正在装修中。李陶陶松了一口气,平安就好,她一直担心他们,怕在半路上遇到流寇。
因为这些天,消息已经确实了,类似于前世黄巢起义的农民起义,已经在北方爆发了,势如破竹,声势浩大。起因是今年的天灾,官府还要强行收租,并分派徭役引起的。其实这几十年里,官府和民间的矛盾早就根深蒂固,这次的事件,只不过是个导火索。
李陶陶惶恐不安,惊慌失措,这天下真的就要大乱了吗?渺小如她,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