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代州居然一个多月了,现在是十月份,天气越来越冷,李陶陶考虑着,是不是要开始做棉衣了?这里的气候,比起徐州和庐州来,要冷上许多。宋国生产的棉布也卖到了这里,当然比原产地贵了两三倍不止,但依然供不应求。
性价比上,棉布比丝绸最少便宜六七成,花色以及柔软都不输它,而且比丝绸耐磨好用。粗糙的麻衣已经很少有人穿了,但因为棉布经常买不到货,不少贫困人家,还是选择了麻布。
傅嘉昱身上的刀伤,箭伤,基本已经痊愈,只是双腿仍然没有起色,好在感觉还是有的,虽说对冷暖的反应比较迟钝,但疼痛还是知道的,这让李陶陶充满了希望。
对于幽州的战事,她非常关注,天天都在打听,结论都一样,还在打。今天宋国又增了兵,明天幽州又换了将,攻的人志在必得,守的人背水一战,所以战事一直如火如荼。
张三郎带着陈掌柜兴冲冲地来拜访李陶陶。原来这陈掌柜的生意持续火爆,挤垮了不少同行,于是他便接收了其中的一间酒楼,想要改造得别具一格一些,所以请李陶陶帮忙筹划设计。当然是有劳务费的,他知道李娘子家有病人,花钱如流水。
对于李陶陶的本事,他还是非常信服的。就他那“高升楼”,因为得了她的指点,说是起死回生也不为过啊。这次他准备了五百两银子,他之所以决定砸下重金,是因为商人的本能告诉他,一分钱一分货,只要钱给到位了,李娘子的策划,也必定能让他财源滚滚。
李陶陶当然接了这个活儿,这段时间,只出不进,她也很着急,她太缺钱了。看来,她的那个计划是时候启动了,不能老指望幽州战事结束,然后宋国派人来接他们。凡事都要有两手准备,还是靠自己比较踏实一些。
于是她找了个时间,老郑一家四口都在的晚上,到他们家和他们说了她的合作计划。是的,她打算开糕点店。这里和草原交界,并不缺新鲜的黄油。在徐州,好多品种都是被开发了出来的。所以,她现在只需要教会卢娘子和郑小娘子就好,然后再把架子搭起来。她都想好了,糕点店开起来以后,就全部交给她们去经营,她自己只负责投资。以后糕点店打出了名气,她就招收加盟店,坐着赚钱。有钱大家赚,才能做大做长远嘛。
至于代州,她出全资,利润一人一半,老郑家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只是出几个人,花点时间而已。望着目瞪口呆的一家四口,李陶陶说:“当然咱们还得先小人后君子,契约肯定要定的,你们还要和我签个保密协议,糕点的制作技术,不得外传。基本情况就这样,你们商量商量吧。”
住了一个多月,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这李娘子是个能干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光靠卖菜谱,都能赚一千多两银子,还把一个要死不活的酒楼,盘活得红红火火。人家掌柜的又捧了银子来,求她出谋划策,这是多大的本事啊。就连那眼睛长在头顶的蔡娘子,对她都客气了许多。
再说了,自家又不出一文钱,有什么好担心的?跟她干就是了,没准还真能赚点钱,改变目前的困窘状态。
收了钱,当然要把事情办漂亮了。李陶陶始终还是把陈掌柜的事放在第一位。她去看了现场,酒楼在最繁华的地段,总共三层,占地很广,地理位置相当不错。要想与众不同,只能装修成特别的风格。世界各国的建筑,均有自己的气质。陈掌柜想要凸显豪华,那就往欧式上走吧。
一楼肯定是大厅,普通人聚餐的地方,李陶陶只需把家具摆设换置成欧式的,格局倒是不用大变。二楼和三楼本来就是包厢,李陶陶设计了一个升降机,可以直接从底层上升到二楼、三楼。独特又新颖,肯定能吸睛不少。当然,楼梯和过道,也要包装成欧式风格。各个包厢,统统改头换面,而且每个包厢,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李陶陶亲自写了二十多个,都是国外最著名的宫殿。
陈掌柜一听说是外国人的皇宫,立刻肃然起敬,这些怪怪的名字,也立刻高大上了起来。白宫,白金汉宫,克里姆林宫,凡尔赛宫,莱尼姆宫,卢浮宫······统统在册,一个都跑不了。李陶陶暗自好笑,这样恶搞,不会有人来找她扯皮吧?
既然定了装修基调,李陶陶就开始琢磨细节。现在的工艺技术,根本无法支撑她的构想,她只能尽量简化,好在这个时代也没人会懂,她也就随便糊弄糊弄吧,只要是他们没有见过的就好。最终目的,不就是与众不同,新奇独到嘛。工匠们很快就开始施工了。她当然也要每天到场,解决某些突如其来的问题。
她一边委托陈掌柜帮她找店铺,一边有时间就往街上跑。当然最重要的,是把卢娘子娘俩教出来。好在她们有做包子馒头的基础,学做糕点倒也事半功倍。
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不仅搞定了陈掌柜的酒楼,她自己的糕点店也筹备得差不多了。糕点店也在最繁华的地段,离陈掌柜的新酒楼不远,还是陈掌柜帮她找的。店铺不是很大,分上下两层,以前的租户是在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