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宝完徐世绩,温大有和李天逸都有惊讶之意,倒是单雄信显得有些闷声静气的。
苏游想着他平常也并不是个闷葫芦,便好奇地问道,“雄信,你考得如何?”
单雄信摇了摇头,瓮声瓮气地回答道,“今天的科目也还行,进入下一轮应该没什么问题,可问题是,听后天考的是兵法,我到时怕是只能铩羽而归了。”
“不是只考骑射和兵器吗?怎么还考兵法?”苏游更是不解了,前几天他对武举的事还是有些上心的,却并没听要考兵法的事啊。
单雄信继续摇了摇头,温大有则解释道,“这兵法是临时增设的,是附加科目。”
李天逸苦笑了一下,有些愤慨地道,“谁知这考官怎么想的,今天增个步射,明天增个兵法........我听有不少人对此有微言呢,他们都怀疑这其中有问题。”
“有问题?天逸想的是这次考试有失公平吗?”苏游了头,考前临时增加科目显然是非比寻常的,却不知他们是否经过了杨广的头,却不知这之中藏着怎么样的猫腻。
“先生应该知道武举考试分榜的事吧?”李天逸不可置否地反问苏游道。
苏游了头,对于李天逸等人获得不公正的待遇,他还是有些看不过眼的,当即便语重心长地道,“朝廷为了照顾世家子弟,特地分设甲、乙两榜,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考甲榜,民间武人考乙榜,这的确有些不公,但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了,追根溯源,怕是要赖那个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陈长文了。”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在尚书令陈群的建议下制定的选官制度,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和才能,共分九品;第一品是圣人,因为在世之人没有谁敢自居第一品,所以第二品就是最高品,三品以下都是下品。
武举考试分甲榜和乙榜,明显是脱胎于九品中正制,可谓是换汤不换药。
武举中的甲榜,参与考试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他们就算是在榜尾,也比乙榜榜首的品级要高,但这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在此之前,民间的习武之人想要为朝廷效力;只有朝廷对外用兵时立军功一途。
如今杨广开创了武举,虽然种种规则对五品官员子弟以外的人诸多不利,可真要吹毛求疵的话,那就是自不量力了。
毕竟,苏游之前还在这太白楼见过失业的状元呢,至于现在还在待业的秀才,也并不是没有。
苏游正想旁敲侧击地指出李天逸“不知好歹”时,却听温大有一阵见血地道,“这里面有漏洞,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一共取的也只有四十名额,但趋之者众,所以他们便想办法报名乙榜;因为规定上得清楚,甲榜只准五品以上官员子弟报名,却没他们的子弟不能报乙榜,结果有上百名官员子弟跑来报名乙榜,本来一共只有六十名额,甲榜四十,乙榜二十.......”
李天逸不住头,最后总结道,“这么一来,我估计能分给咱们的名额就没有几个了。”
苏游听了温大有的话,才知李天逸的牢骚出处,遂面无表情地追问道,“今天的主考官是谁?”
“听是兵部尚书段文振,但负责具体考试的却是几个兵部员外郎。对了,当日在扬州跟随先生的护卫头领王世充也是其中之一.......”温大有并不认识段文振,所以对段文振时也只能用猜测的语气,但一到王世充时,情绪又不免激动起来。
“王世充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了?他翻脸不认人,不给你面子吗?”到王世充,苏游对他还是有些内疚的。
王世充跟着苏游在扬州混了一年有余,但苏游对他有先天的成见,所以并不将他引为心腹,反倒是让他在扬州做了如城管一般的工作,目的便是败坏他的人品,使得扬州人民对他同仇敌忾。
王世充倒也真是做大事的人,但凡苏游的命令,他都忍声吞气地接了,并且还完成地一丝不苟;至于他心中对苏游是否有所怨恨,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不管怎么,王世充现在回到了东都,这之中大概也有杨瑓的功劳。
可王世充竟然做了武举的考官,这又给了苏游一个信号,——杨广这是要重用他的节奏吗?
温大有对王世充这混血儿显然没什么好感,当即摇着头道,“王世充对我倒是没话,可他对待世家子弟无比宽容,对待普通武人却很苛刻。今天考骑射都这样,明天考兵器又该如何?反正兵器使得好不好也没个标准,该多少分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