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六年冬天特别的寒冷,寒风中透露了众多悲伤,先是七十三岁的大夏天子姬祁崩逝,不过十数日后,七十六岁高龄的夏公,大夏丞相范增亦追随大夏天子而去。
姬祁之嫡孙姬兑继位为大夏天子,以项伯为大夏丞相,晋王项羽又举荐桓楚为大夏太师,以此昭告天下。
项羽又命晋庄总督葛午代替桓楚为直隶令尹,以洋京次相郑烨为晋庄总督,以晋阳大学二期榜首杜承为洋京次相。
话说何谓河套?黄河三面环之谓之河套。
黄河自秦国金城(兰州)蜿蜒北上,自贺兰山脚的西套平原(宁夏银川)向东北流,自阴山南麓折而东,黄河流经匈奴人所谓河南地,也就是黄河后套平原一直向东。
经过云中郡所在的云中平原,也就是黄河前套平原折而南,经云中郡阳寿县(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又东入晋国马邑县(山西朔州)界,地二千里。
黄河流入匈奴河南地所在的后套平原时,河面宽连六里以上,水势十分缓慢,河床上满布沙洲、岔流,还有许多旋流,俗称“破河”。黄河河水达洪水位时,形成一片汪洋,不分干岔。这一段黄河的河道,极不稳定,常向南北迁移,因此造成许多牛轭湖。
后套平原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河套地形了,黄河自沙漠之间叉开两条向北和向东的河道,黄河北河道在阳山(狼山)南麓拐了个几字型又重新汇入主河道。
为了区别黄河在后套的两条河道,匈奴人将黄河主河道称之为南河,阳山(狼山)南麓的那条与之平行的河道称为北河(乌加河)。
河套北边的阴山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高原的寒风,因此阴山以南冬季要明显比阴山以北温暖,黄河以北的阴山山脉可以一分为二,东边前套云中平原北方的阴山(乌拉山与大青山),西边匈奴河南地即后套平原北方的阳山(狼山)
因为漠北匈奴祖地燕然山(杭爱山)冬天过于寒冷,因此位于阳山(狼山)以南的黄河后套也就是匈奴河南地,自古以来一直是匈奴单于冬天露营过冬的地域。
秦国兼并天下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了匈奴河南地,又渡过北河(乌加河),占据阳山,迁徙庶民充实边县。
其后蒙恬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甘肃岷县),东至辽东(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险,设置要塞,将匈奴人挡在了阴山以北。
秦朝末年,蒙恬被秦二世赐死,中原诸侯并起,迁徙至黄河后套的庶民戎卒相继逃回了故乡,而匈奴又在单于冒顿的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此消彼长之下,河套守将蒙靖只能将防线收缩至前套阴山南麓的云中平原据守。
在有夏五年九月份和有夏六年的十月份(十月为岁首),晋王项羽在平城(大同市)白登山挫败匈奴单于冒顿率军南下劫掠的企图后,并未乘胜追击,直捣匈奴河南地,也就是黄河后套平原。
有夏六年三月春,晋王项羽秘密带着三万亲卫三军,驾着万乘奔驰战车来到了云中郡九原城(包头市),九原城是阴山长城最西部的重要支撑要塞,位置位于阴山与黄河主河道的交界处,可以说依山戴河,易守难攻。
平城战败后,匈奴单于冒顿带着单于本部返回了燕然山(爱杭山),留下右贤王呼衍赞比驻守河南地(后套平原)。为了防备晋人随时而来的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