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包括6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氟氯碳化物)等。
到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米国7%,日国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
华国年排放28.93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3吨,米国年排放54.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0.1吨,欧盟年排放31.7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8.5吨。
当然这是2012年之前的数据,之后的就更加……
而最为无耻的米国,在2013年就退出了京都协定书,反正说话等于放屁在米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甚至习以为常了,而退出这个协定是为了什么,想必谁都清楚。
如果连自己的不爱惜自己的家园的话,地球迟早会被人类自己给毁掉。
因为气候变暖,到了后世,一些南极,北极的动物已经沦落到要去人类垃圾堆寻找食物的悲惨境地了。
曾经的北极熊,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在捕猎食物时,只吃脂肪,对瘦肉不屑一顾。长得雪白健壮,毛茸茸一团,威风之中又不失憨厚。
而如今的北极熊已经瘦成了一条狗,绝望地闯入人类的生活领域,到处翻找垃圾。
哪怕是一小块吃剩的肉片,都成了难得的美食。
瘦骨嶙峋,只剩下一层脏兮兮的外皮耷拉在骨架上,让人不忍直视。
是的,它们是被活生生饿死的。
北极熊依赖海冰生存捕猎,而全球变暖使得大量冰川崩解融化。
栖身的空间越来越小,觅食的难度越来越大。曾经的极北之王不再,只剩下一条条苟延残喘的无辜生命。
这是2019年北极熊的境况,当时的科学家预言,不出80年,北极熊就会完全灭绝!
“全球变暖”这个词大家或许已经听过无数遍,有些许麻木了。
那么再展示一组数据:
2020年6月份,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小镇出现了38度高温天气。
38度啊,就算是在华国的部分城市,这也绝对算得上是夏季温度的峰值了。
而现在它出现在了北极圈内,那片我们印象中,一直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区域。
一位科学家惊恐地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
是啊,谁都没见过。它打破了北极圈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记录。
这说明,全球变暖引发的后果,已经真实暴露出来了,不再只是停留于我们印象中的“天气变热”。
这样反常的情况,让当时的陈洋想起了《流浪地球》里的一句台词: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人啊,总是在事不关己的时候高高挂起,在麻烦缠身的时候后悔莫及。
这个时候的南极,冰川融化现象还没有像后世那样严重,不过也已经开始初露端倪。
陈洋怀着沉重的心情,看着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类的检讨,对生命的叹息。
在真正的天灾面前,人类真的跟蝼蚁没什么区别。
系统没反应,显然到达这里还不算完成任务。
继续前行。
本特利冰河下沟谷是南极洲的一个巨大的沟谷,位于在海平面以下8383英尺(约合2555米)。它是地球上没有被海水覆盖的最低的地方。但是,陆地的最低点还是被授予给了死海。因为它实实在在是在陆地上,而本特利冰河下沟谷则被冰——水的另一种形态覆盖着。该沟谷的面积跟墨西哥差不多。
达到环境最为复杂的低点才算是完成了任务,外面到处都是冰川白雪,而陈洋却感受不到一丝寒冷,也许有一天,如果真的让人类在科技测有了十足的发展,才有可能在天地宇宙之威中生存繁衍下来,负重前行吧。
完成任务,勘探极地:2/3
还剩下最后一个。
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个喷火口。
在去太阳上洗澡之前,先在岩浆里里洗个桑拿?
岩浆的温度一般在900-1200℃之间,最高可达1400℃。
陈洋抵达了火山口,山巅一圈都是黑乎乎的岩浆渣,壮观的景色彷佛是地狱的入口,黑色的深渊就在脚底下。
毫不犹豫的进入了火山内部,越入越下面,直到看到火红而炽热的岩浆,这种岩浆流体看起来像水一样,其实就跟沼泽淤泥一样,厚实得很。
陈洋呼了一口气,用勘探装甲摸了一下岩浆,没啥触感,毕竟不是他亲手触摸,但是也有种奇怪的感觉,一些流质粘在装甲的表面,遇到空气就会冷凝成黑色的渣滓,附着在装甲表面。
问题不大,装甲有自动清洁功能,不过真进入岩浆就算了吧,陈洋也不过是口嗨一下。
“任务完成,勘探极地:3/3。”
终于又到了令人激动的抽奖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