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弘忍闻言,皱了皱眉,他觉得还不够好。
后来有个叫慧能的和尚,不识字,只会挑水砍柴,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说法,明显要流畅得多,也要精妙得多。
五祖弘忍大喜过望。一个不识字的人,居然能够“顿悟”到这种程度,当真是难得的天才。所以,他将自己的传承,交给了慧能。
禅学与儒家文化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禅宗认为,所有的现象都是“空”。在禅宗中,一切都是六根,眼、鼻、耳、舌、身、意所感知的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的,然后就是各种“相”,“相”就是这个宇宙中的一种。
这个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充满了变数,但这都是因果的作用。把这些外在的东西都吸干,从具体的、客观的东西中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纯粹”的东西,在禅宗里就是“空”。
既然空无一物,哪里来的灰尘?他已经没有地方可去了。
菩提是一种觉悟的人,那棵树是什么?他的心,就像是一面镜子,没有舞台。本来就是空无一物,无一物,无一物,无一物。
没有神秀的“心若明镜,身若菩提树。”时时勤擦,勿沾尘。”也就不会有慧能的“菩提不是树,明镜也不是台。我什么都没有,哪里来的灰尘。”
神秀为众生指明了一条道路,而慧能则指明了这条道路的尽头。
名非恒名,道非恒道。一模一样。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可能永远都是一成不变的,总会有更新换代的时候,新的东西会取代老的。
如果说,从前道也是旧的,那么它就会被新的道??????所掩盖,但它不能被你所涵盖,它只能通过上天的人来完成。
正确的道并非永恒,掌握道的人,从前是救世主,如今是平凡的劳动者,都是时代的潮流。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身影,时势造英雄。
一成不变的东西终会腐朽,如果认为自己永远是占据正确的一面,那么就离正确远矣。
最后的时间内,黄二郎经常和黄和风在一起,从他身上汲取新的想法,对于新时代总有新的思潮,他想要吸收这些新思潮,让自己的思想不断地变革,永远是保持先进。
黄河发并不知道黄二郎的身份,只知道他是某个大公司的退休干部,所以有那么多人来看他也是丝毫不奇怪了,黄和风也借助他的人脉资源,得到了某个大公司的实习机会。
这不算什么以权谋私,只是一个展现自己本领的机会,黄和风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大公司实习不光能增加能力,拓宽眼界,正是他需要的机会,在磨砺中成长,真正地获得在这个世界立足的基础。
这个时候查向真和那几个公司的才俊约好的时间到了,让他们重新回答一次自己提出的问题。
只是一个小小的聚会,也使得这几人很紧张,他们有人的长辈已经在向真集团占据高位,拥有不小的能量。
当然这一切在黄二郎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可是对于谢云峰来说,那简直是不可企及的高山,这些天他想了很多,唐风和刘海也是有备而来,可以做出最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