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写的很详细,把李驻被拒绝的全过程一字不落的如实呈上,谢道韫越看,秀眉就越紧,王凝之早已急的嗓子冒烟,忍不住问道:“令姜,卫将军说的什么?”
谢道韫递过去道:“王郎,你自已看看罢。”
王凝之一把夺过,迫不急待的低头看去,没多久就惊呼道:“瑗度怎如此糊涂?令姜,你速速写信给他,让他早点过江,与卫将军合兵一处方能大破孙恩啊!”
谢道韫却迟疑道:“从兄久经百战,亦是深通兵法,恐怕自有他的道理罢,妾如何方便干涉于他?”
李驻接过来道:“将军正是考虑到孙恩既使不支,也可以随时循回海岛,这以后年年来,何时是个尽头?不仅是府君,会稽百姓也不胜其烦啊,因此才请谢将军过江押阵,将军亲率精兵袭取孙恩船只,令他退无可退,待粮草断绝,或许不用攻打,贼众已内乱自生,将军正是存有一劳永逸,以绝后患的心思,才冒着开罪谢将军的危险斗胆请谢夫人再次劝说。”
这话说到了王凝之的心坎里,孙恩不死,就永远是横亘在他心头的一根刺,当即跟着劝道:“令姜,瑗度或许有他的考量,但毕竟已年近五旬,用兵难免保守,而卫将军的计划面面俱到,否则,若让孙恩再次逃走,咱们何时才能安心啊?”
谢道韫想想也是,这提心吊胆的日子的确很不好受,何况谢琰跟随谢玄破去苻坚,已是远在十八年前,渐渐地也淡忘了,而卫风每战俱胜却给她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略一沉吟,便点了点头:“妾明日一早差人送信,李将军,你且回罢,今晚留在家里好了,对了,小兰昨日刚刚生产,诞下个小娘子,明日你回返余姚把这喜讯告诉卫将军,让他不要急,安心等待破孙恩的时机到来。”
李驻心头暗喜,施礼道:“末将明白,这就不打扰了,告辞!”
“留步不送,李将军请好走!”在谢道韫的客气声中,李驻迈开大步向外走去。
第二天清晨,谢道韫如期差人过江送信,又过一天才送到了谢琰手上,父子三人一一传看之后,谢肇脸面一沉,不悦道:“这姓卫的自已劝说无果,竟欺侮姑母与王世伯不通兵法,花言巧语骗得姑母信了他的鬼话,简直没完没了,父亲,他一力坚持要您过江,这分明是瞧不起您啊!”
“恐怕还不仅于此!”谢峻阴阳怪气道:“孙逆粮草将尽,任谁都能看清这一事实,父亲陈兵江北,恰可断去贼寇就食吴郡的念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可唯独他视若无睹,为何?依儿之见,他是贪功冒进,想与父亲您争功!”
“诶~~”谢琰摆摆手道:“未必如你们想的那样不堪,过江合击孙逆,其实并不是不可行,只是过于冒进罢了,卫将军年轻气盛,难免会有速胜的想法,这也是人之常情,此外,他既敢折辱刘牢之,又能把孙逆拖在余姚城下进退两难,显然是有些本事的,也难怪叔平夫妇器重于他。
去年相王曾召他入京,被叔平夫妇挡了过去,料来是担心卫将军由于娶了孝伯(王恭表字)遗女之故而遭了相王暗害,这样罢,待取下孙逆头颅,为父便向叔平把他讨来,有为父撑腰,相王怎么着也得卖个面子给我!”
“呃?”兄弟二人相互看了看,都从对方眼里发现了一丝不解,谢肇连忙问道:“父亲,这是何故啊?”
“哎~~”谢琰叹了口气,苦笑道:“当今天下纷乱,各路强藩你来我往,刚去了孝伯,桓玄又尽掌大江上游,一两年内必将讨伐相王,而刘牢之心思难测,天下何时才能安定啊!
我陈郡谢氏虽然显赫,但置身于乱局之中,唯有强兵在手,方是保全之计,你我父子三人虽手握兵权,可那是禁军,属朝庭所有,没法为我谢氏效命,为父虽为徐州刺史,却未督军事,为单车刺史,正是手里没兵啊,因此如当年从兄(谢玄)般另开炉灶已迫不容缓,卫将军掌握的会稽军恰可为我所用,当然,我谢氏历来忠义,并不是要如桓氏那般窥伺神器,只为守护门楣罢了,你姑母提拨卫将军,应是有着同样的考量,千金易求,良将难得,若得一良将相助,当可事倍功半!”
谢峻点了点头,却问道:“父亲言之有理,只是再培养出一个刘牢之那样的白眼狼该如何是好?”
谢琰捋须沉吟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孝武帝强势,淝水战后,我谢氏声威如日中天,为避主上猜忌,父亲(谢安)不得不安老于广陵,从兄亦是被迫往会稽养病,最终郁郁而终,致使刘牢之失去了控制,步步坐大乃至无法收拾,而如今,天子蠢笨更甚于惠皇帝,相王受上下游逼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