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大家皆是一惊啊!
小师妹诧异的问道:“为什么说这事昌意的墓啊?你在那画上看到了些什么?”
这时三师叔和四师叔也皆是向我投来了求知的目光。
看着他们的渴望知识的样子,而此时此景,我也没什么闲情雅致再去调侃他们了,认真的说道:“你们看这里,这画上讲述的女子乃是某氏族尊长的长女,而这画中的此族图腾分明就是蜀山氏的图腾,而据记载颛帝之妻乃是顼滕奔氏之女,谓之女娽。然后这里讲述的则是此女子十月产子,而生产地却是在野外,而颛顼的那些孩子皆是生产与宫中,而无一在野外生产的。还有这里,讲述的又是此女子的丈夫和很多若水之畔的女子打成一片,而颛顼则是提倡一夫一妻制的!而这些线索,分明就是在描述昌意之妻昌仆的一生事迹!”
“所以这就是说这就是昌意的墓喽?可那又怎么样呢?干嘛一副紧张兮兮的样子?”小师妹不屑的说道:“我们可是有三师叔和四师叔这两位化神境的强者,就算有什么,也不至于让你这么焦躁吧!”
我摇了摇头,面露忧虑之色的说道:“听说过双洎河么?新郑县城南关外,有条清澈见底,滚滚东去的河流,人们称它“双洎河“。相传,黄帝活到一百岁那年,想到自己年纪已迈,要选一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的位置。这一天,他把风后、歧伯、力牧等老臣叫到一块说:“咱们都是土埋住脖子的人了,体力、精力都不行了,得选拔接替的人哪!“岐伯说:“你身边有二十五个儿子,挑选一个好的就行了。“黄帝说:“老子有了功业,不等于儿子有功业。为了保住这千秋功业,咱们就得把这天下交给有本事的人,要找到真有本事的人,就得测试,就要挑选。“
于是,黄帝下令,公开张榜,天下有贤能的人都可以应试。测试分文、武、德三科。测试的日期一到,从四面八方来的人成千上万。黄帝、风后、歧伯等亲自监试。最后只剩下两个人,玄嚣和昌意。黄帝把玄嚣和昌意叫来,每人交给他一个珍藏多年的宝葫芦,说:“这是两个宝葫芦,只要一打开,就能流出三丈宽、一丈深的一股水来,一直流二百里才能流干。从嵩山南坡到东边的颍水是三百里远,你们每人拿一个葫芦,从嵩山脚下放出水来,水量不准减少,看谁能让这二百里的水量流三百里那么远,谁就接替王位。“
玄嚣和昌意都是很有心计的人,谁也不肯示弱,都暗下决心,非让这葫芦里的水流到颍水不可。他们二人都带着葫芦来到嵩山脚下,一个站在山崖南边,一个站在北边,各自把葫芦打开,放出水来,只见那清凌凌的水从山坡上飞流直下,就像两条大河,滚滚往东流去。这两股水穿峡谷,越平地,只流了二百里就干涸了。他俩都焦急地抱着葫芦摇了几摇,还是不见一滴水。没办法,只得按照黄帝交代的秘诀,又把水收到葫芦里,再次试验。一次、两次、三次……第三天清早,玄嚣高高兴兴地来找昌意,他说:“弟弟,我想出一个妙法,一试准成。“昌意想,既然你一试准成,怎么还会对我说呢?就问:“哥哥,你有什么办法?“
玄嚣说:“你可记得,父亲曾说过,只要掌握要领,这两个能容下二百里水量的葫芦能流三百里远。这要领还在两个葫芦上。你想一个葫芦单独能流二百里,要是两个葫芦合到一块儿,就是四百里。既然能流四百里,从嵩山脚下到颍水才三百里,何愁流不到呢?“昌意一听,恍然大悟,伸手抱住哥哥连声说:“妙!真妙!“
当即,兄弟二人便一齐上山,同时打开葫芦,水流有百十里路,两股便汇流在一起,直入颍河,颍河水量骤时增大,向东流去,从此后永不枯竭。玄嚣、昌意兄弟二人,这才把黄帝和众前辈请来。黄帝和臣僚们一看,都高兴地连声称赞:“好!好!真是后生有为。“
黄帝又把他俩叫到一块儿说:“从这里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两股水汇流一处,水量就越来越大,永不枯竭;两股水一分开,就没多大劲了。百条江河能汇成大海。这和治国一样,人心不齐,百事无成;万众一心,上下一致,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你们弟兄二人,无论谁接替王位都要带领百姓,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
但虽然表明上玄嚣和昌意虽是共同完成了黄帝的考题,算是平手,但是黄帝心中却早有打算,黄帝早就知道这昌意实则是一个品行不端,残暴淫乱的昏庸之人,所以表面上说让玄嚣接王位,昌意辅佐,共商国家大事。而后实际上则是将昌意贬到了若水居住!这种种举动,都让昌意内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愤恨之意!”
《水经注》记载,昌意是轩辕氏之子,因为品行不端,被父亲贬到了若水居住,但他其实还是属于一个诸侯,后来他娶了蜀山氏之女,在若水之野生下颛顼。而昌意很快就和若水流域的女子打成了一片,当年风气又开放,昌意与这些女子每日成天在一起,很快就生病了。而当时的医疗水平无疑是很低的,昌意便一病不起。
而那句著名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原本的意思是要节制自己,不要过分纵情声色,说的也是昌意。
而这墓中所弥漫的凶残暴虐的气息,也充分说明了这昌意绝非善类,我们此行怕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