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信的能力不够,特别是高句丽势头强劲,靠他一人之力,是万万抵挡不了的,而我们即将远行,不能因时制宜,这就要提前做好布局。”张英眉宇间浮现出一丝隐忧。
“姐姐所言不错,高句丽现在不敢犯境,但不代表他始终老老实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意不可无啊!”于冰也赞同加强伊通。
“那么谁是最合适的人选?”李毅思索片刻无果,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二女。
“刘平。”于冰不假思索的说道:“他在小事上与薛信狗咬羊皮,疙疙瘩瘩。但遇到大事,二人必会尽弃前嫌,毕竟一个头磕在地上,关系不同一般。”
“对,就是刘平。”张英点头赞同:“他机灵多智,在建平也是数得着的。只是他很少参与军事行动,恐怕一脑袋鬼点子,用不到正地方。”张英说到最后,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归根结底,还是人才凋零,又因建平的家业铺得有些大,看护的人手不够才是真的。
“也只有这样了。”李毅沉吟良久,略显无奈的点了点头。
越是人手不足,李毅就越思贤若渴,走出建平,四海寻访贤人的想法就越强烈。他恨不得立即飞回建平,将诸多事务安排妥当,便即刻启程踏足中原。
但事与愿违,回到建平虽快,却众多事务缠身无法走脱。
首先是建平旱情严重,虽然李毅等早已得报,但亲眼所见,还是令三人触目惊心。看到枯黄矮小的庄稼,李毅哭的心都有了,数万百姓辛辛苦苦一年,这岂不是打了水漂?
大力发展水利,将旱地变成水田,这李毅早就狠抓,并且着重落实的项目。只是底子薄,又少有河流,而且缺少水利专家,让这一工程进展缓慢。
看着乌侯秦水、饶乐水岸边的庄稼油绿粗壮,长势十分的可人,李毅更加坚定了改造田地的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尽快行动起来,挖渠掘井,使农民有了保障。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咬一口一口吃,田需一亩一亩改,李毅再着急,也只能耐心等待。
好在上一年收成极好,家家都存有余粮,再加上军屯的收益,以及府库的积存,挺过这一年还不成问题,就算这一年大面积绝收,也不会饿死百姓。若是马上下个一两场透雨,五成的年景还是可以保证的。
另一个坏消息,便是李毅占领扶余的消息,经玄菟郡太守之口,传给了大汉朝廷。
怕相邻几郡无事生非,李毅早在各处安插谍报人员,监视着各个郡守的一举一动。而大汉朝政糜烂,给李毅获得情报,提供了诸多便利因素,那边玄菟郡太守刚发出奏报,这边快马也出了玄菟,飞快的奔到了建平。
“若刘宏得知扶余被灭,他当如何应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