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我们可以谈谈。”
出版社基本都是保守派,塞西尔说他们的定价机制灵活,实际上是因为还没有定价,自然可以多谈谈。
林登对此嗤之以鼻,道:“大学出版社的书籍定价是出了名的高,我们做160美元的定价,纽约大学出版社起码要做200美元出来……”
“想办法降低成本的话,我们有把握将价格降低很多。”塞西尔也不敢说大话。
林登笑道:“你们用厕纸印刷,定价也要30美元吧。”
“能降价到30美元倒是不错。”和其他出版专著的学者一样,杨锐对于版税没太多的兴趣,宣扬自己的学说才是最重要的。
“降价到100美元以下,我还是有把握的。”塞西尔不想自己的中国之行无功而返,尽可能的拿出好条件来,而就目前来说,他也只能在定价方面下功夫了。
林登无可奈何的参与其中,勉强竞争道:“我可以和国内谈一谈,降低一点定价也还是能做到的。”
“能做到就好。”杨锐笑呵呵的拍拍林登的肩膀,道:“尽量降低一点,增加销量,不是也很好。”
“也是一种策略。”林登苦笑两声,心道:美国市场又岂是如此简单的。
两名美国人再说了一会闲话,各自归去,留下北大诸人,像是哑剧演员似的,你看我来一个奇怪的表情,我看你露一个诡异的笑容。
“杨锐,恭喜你啊。”蔡教授越众而出,握着杨锐的手掌摇啊摇的。
杨锐腼腆的道:“还没签合同,就不算定下来。”
“这怎么可能是还没定下来,这就是定下来了。”蔡教授一边说一边忍不住道:“你这家伙,在学术界是真露脸了。”
蔡教授多稳重的人,都用“这家伙”来称呼杨锐了,也是心情太过于激动。
杨锐憨厚的笑着,向周围老师和同学拱手致敬。他心里也是挺爽的,第一篇著作对于学者来说,差不多就相当于艺人出道了,以后再做个讲学什么的,至少有签名的地方了。
“杨锐,你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打算,我的意思是从现在到毕业,还有毕业以后。”蔡教授拉着杨锐出了食堂,拉开了一段距离以后,很谨慎的问了起来。
杨锐想了想,道:“老实说,还不太确定。不过,应该还会继续做研究吧。”
蔡教授没得到答案,只能道:“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成绩斐然,我们都支持你继续研究……”
他其实更想将杨锐确定的留下来,但是,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事,在没有集体决议之前,他也不能这样说。
“我会继续就目前的研究进度进行下去的。”杨锐同样说的很谨慎,到了现在的程度,实验室的研究速度已经不能再加快了,即使杨锐招募到更多的科研汪,也只能并行更大的科研组,而非推进目前的实验深度,或加快速度。
归根结底,现在的科学研究,仍然是很私人的行为,资金和研究设备的作用大于人多的作用,而资金和研究设备的边际效益同样会递减的很快,最后,一个科研组的发展,往往取决于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工作。
蔡教授听到研究进度,自然而然的就与杨锐谈论起了研究,随行的教授和学生也就散了大半……与自己不相关的研究,听起来通常都是枯燥的。
第二天,塞西尔和林登再次邀约杨锐,分别谈新的条件。
但是,正如杨锐所知的那样,书籍的定价是出版社不愿意他人染指的部分,美国出版社顽固也不是一名外国学者所能打破的。
最终,杨锐得到了130美元定价的《基因组学》的出版合同,在15%的版税下,感觉还是颇有前景。
前提是,它们确实能卖出一大批,就像是杨锐前世所知的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