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军接受了杨锐的任务,第一时间前往海淀区,并邀请了区里的领导吃饭。
有了吐血住院的经历之后,姜志军就减少了饭局的数量,免得再喝太多的酒。
就是今天的饭局,他也没有一个劲的劝酒。
他准备再看看杨锐的行止,以决定之后的策略。
事实上,姜志军现在经营公司的方案,都已经是这样了。
杨锐通过技术来赚钱的方式,明显让人更轻松,相比姜志军以往熟悉的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技术前景给了姜志军更多的期望值。
当然,技术本身是不令人轻松的,但姜志军有他的办法,他就生学杨锐的模式,然后想方设法的雇佣高技术人才。
80年代的高精尖人才总量还是很少的,雇佣起来也很不容易,但这是以社会平均的角度来看,当姜志军愿意给出非社会平均工资,并且将这个数额提高到数倍的时候,智科技术有限公司的吸引力就大大增加了。
这一方面是姜志军的社会人脉够广,能将消息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是畜牧产业的特色决定了。
畜牧业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行业,如果是高考生,需要权衡畜牧专业和农学专业哪个好的时候,唯一正确的答案是“别去”。
“别去”这个答案,同时针对畜牧专业和农学专业,而它们的特点也是一致的,都需要艰苦朴素的作风,薪酬福利都很低,都需要长期的野外工作……
尤其是最后一点,在80年代表现的尤为明显。
除非是分配到了政府机关的大学生,否则,畜牧和农学专业的学生,十有八九要重回农村的,而80年代的农村条件有多差,学生们自己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中专极为吃香的时间里,农学和畜牧学依旧备受冷落。
不过,考生是有选择的,不信填错了志愿的学生,服从调剂的学生,或者傻不愣登的学生,在正式进入这个行业以后,选择就很少了。
在个体户都被人看不起的时间,没有私企的中国,职业流动是很粘稠的,跨行业的流动就更难了,尤其是在一个岗位上做出了成绩的技术人员,要说放弃以前的付出,重头再来,那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运气。
如此一来,姜志军的招募就变的有了更多的吸引力。
再者,姜志军的要求也不像是杨锐对实验室成员的要求那么高,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包括不错的兽医在内,都被姜志军看成是高技术人才,他因此能找到的人就非常多了。
效果也很不错,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智科生物有限公司的生产效率就翻番了。
将近4万枚的牛胚胎眼瞅着就完成了,姜志军心情不错,对官员们也就没有那么殷勤了。
文泽林看在眼里,不免有些急躁的道:“杨锐吩咐下来的事,就这么拖着不太好吧。”
姜志军呵呵的笑两声,道:“杨锐的习惯,他是先放一个要求,然后自己也做的,咱们配合就行了。”
文泽林也记得姜志军住院吐血,结果杨锐默默的帮他们提价的事,但是,那毕竟不是自己吐血,文泽林的感受也就没有那么深了,想了想,缓声道:“配合是配合,不过,这样子的话,咱们就更边缘了吧。”
姜志军悚然一惊,扭头看了文泽林一眼,笑了起来:“行啊,小林子,说话有味道了。”
文泽林年轻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