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林双手一摊,道:“我哪有这些东西?”
“那你抓紧想办法去买,而且一定要买到名家真迹。”
“这时候上哪去买?”
丁奉华在一旁道:“我有一个朋友是搞收藏的,手上有不少的古玩字画,不乏名家真迹。”
冯昭和道:“那你就帮周成林从你那位朋友手中搞到一幅名家真迹吧。”
丁奉华为难道:“我这位朋友为人怪异,一般不大和人往来,尤其是和官场上的人,更是避而远之,如果我们贸然而去,他不一定会见我们。”
冯昭和道:“有枣无枣打上一杆看看。”
“那好,我给他打个电话,约他试试。”丁奉华边说边掏出电话,拨了一个号码,等电话接通后,道:“罗天吗?我是奉华。”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略显邋遢的声音:“奉华啊,你小子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
丁奉华道:“这不是想你了吗,想见见你,向你请教一下做人的真知灼见。”
“你小子不用忽悠我,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丁奉华尴尬地说:“我有两个朋友,对你敬仰已久,想过去拜访你一下,不知道你现在有时间吗?”
对方停顿了有几秒钟的时间,才道:“那好,你带他们过来吧。”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后,丁奉华满脸兴奋道:“他答应见我们了。”
冯昭和道:“那好,我们现在就赶过去。”说完,和周成林丁奉华一起走出宾馆,坐上周成林的车,向榆阳赶去。
在路上,丁奉华向周成林与冯昭和介绍了他这位朋友的情况。
丁奉华告诉周成林与冯昭和,他的这位朋友叫罗天。
罗天的爷爷是古文物研究专家,从解放前就致力于文物收藏与鉴定工作。
大概是受爷爷的影响,罗天大学毕业之后,也走上了文物收藏和鉴赏之路。
罗天现在不仅是收藏家,而且是市文物协会副秘书长。
只是罗天为人怪异,不大和人来往,尤其是不大喜欢和官场上的人来往。
说话间,车子驶进了榆阳市南郊的南湖区。
南湖区是榆阳市经济开发区,这个开发区还是当年鲁金山任榆阳市市长时候搞起来的。
那时候,全国经济泡沫大膨胀,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搞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在上马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榆阳市也不甘落后,在市长鲁金山的大力倡导下,榆阳市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先后开发了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在南湖。
说白了,所谓经济开发区,无非是某些领导干部,打着发展经济,为民造福的幌子,使用半抢半买的方式,从农民手里低价购进地皮,供给外面来的投资商修房建屋,再卖给下一轮想进来发财的人,从而为自己中饱私囊谋私利的一种手段和藉口。
南湖经济开发区也不例外,开发区搞起来之后,不仅投资商赚足了票子,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也都狠赚一把往上爬的资本,前任市委书记王一郎和市长鲁金山就是沾南湖开发区的光,才相继调入省里任职。
小车进入开发区后,赵刚放慢了车速,冯昭和摇下车窗,朝外面张望起来。
开发区内,新楼林立,霓虹闪烁,灯光如昼,将开发区的夜晚点缀得浪漫而缤纷。
霓虹灯招牌把一家家商铺饭店宾馆装扮得流光溢彩。
在一个标志性建筑物顶上,用霓虹灯饰十分显眼地拼了几个硕大无比的红字,连起来一读,是两句撼人魂魄的宣传标语:到南湖投资,助你走上发家之路。
往前走出不远,又是一幅标语: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
没走出几步,路边又横空打出一幅标语:让南湖与世界接轨。
冯昭和指着标语吉言自语道:“让南湖与世界接轨,你们榆阳的口号蛮大的,看起来你们榆阳的领导都喜欢搞宣传,喊口号。”
丁奉华不以为然地说:“这样的口号,不仅我们榆阳有,全国各地到处都是,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开着车到其他地方看看,可以说,每到一个地方,沿着国道驱车一百公里看看,我敢保证,一路下来,我们至少能见到三四十条这样的口号。”
丁奉华话音刚落,正在开车的赵刚插嘴道:“是啊,现在口号全国都是,我在书上看过一个口号,感觉很好笑,我给各位领导说说吧。”说完,也不管周成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