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洛林人发起的联邦第一届农林机械(设计)大赛,以高额的奖金、新颖的赛制以及激烈的竞争吸引了来自联邦各界的广泛关注,发行量最大的主流报刊——《自由报》,一周之内三度刊载其最新进展,而最新一期的《自由周刊》也对这项赛事作了专版报道。经过不断的预热和宣染,人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趣味的竞赛,而是联邦车辆制造业的一次高水平展示,是对特种车辆技术的大胆探索和深度创新。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大工业时代,机会无处不在,快速成名、迅速致富绝非白日梦,各种励志故事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洛林,就这样突然成为吸引无数年轻工程师和机械爱好者前来的灯塔,有些人是循着梦想的轨迹而来,有些人在相关领域已有一定建树,到这里来是为了挖掘商机。因此,到了复赛阶段,参赛队伍和参赛人员只有初赛的十分之一,而比赛现场依旧人山人海,围观者甚至倍数于初赛阶段,这一点从洛林各家酒店宾馆火爆的订房状况也能够窥见一二。要知道,在梅森这样一个远离大都市的偏远联邦州首府,除了极具洛林特色的地方庆典活动以及难得举办一次的国家级博览会,很少有如此热闹之盛况。
当人们从数百上千里外聚集到洛林,看到的不仅仅是洛林人举办的高规格赛事,亦目睹了洛林的新面貌。初赛三百多支参赛队伍,洛林本土的占据了四分之一,而进入复赛的“三十二郎”,依然有六支是本土队伍,而且它们不只是洛林人的参赛队伍,使用的也基本上是洛林本土制造的车辆机械,“新劳伦斯”和“洛林农林机械”各贡献了一半。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洛林除了山林雪原便是丰富的矿藏,仅梅森一带有像样的现代工业,但也只是方兴未艾的工业城镇,别说自由城,就算二线的工业城市也甩了它好几条街。现如今,梅森这座城市大体上还是原先的模样,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洛林却已不是昨日之洛林,适龄男性的失业率接近于零,采矿业、冶金业、农业、林业等传统产业的规模较战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制造业的总体规模翻了几倍,教育、医疗、交通等社会基础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不过,工业基础薄弱的短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别看自由洛林运河工业区拥有几十家工厂,号称“制造业的全系列聚集区”,实际上这里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各种材料还原不足以构成一条完整的车辆产业链,比如说轮胎,不仅这里没有,整个洛林都没有真正的轮胎生产企业,必须从联邦东部产区购买,再比如飞行舰艇和地面车辆都不可或缺的轴承部件,主要是由格鲁曼集团在联邦中部的轴承工厂、隆迈尔集团在联邦东部的轴承制造厂供应,此外还有仪表盘、火花塞等平时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少了又无法正常使用的小物件,也垄断在少数的工厂手里——从市场规律可知,垄断导致价格远远超过成本,属于非常暴利的行业。这些垄断者掌握着专利,如果想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就必须自行研发技术专利,而一旦有适合商业生产的专利出现,既得利益者一般会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这些专利,将其雪藏或是纳为己用。
克伦伯-海森工厂以及克伦伯-海森家族旗下的其他产业,涉及到的轮胎、轴承、仪表、火花塞等无法自产的部件,目前基本上来自于格鲁曼集团和星空集团所属的产业。因为跟这些巨头们建立起了较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工业部件的获得价格不说比市面低,至少不会加价,而且质量和数量都有保证。不过从长远来看,要想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同类产品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在这些零部件的供应上还是要想办法建立起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是更进一步通过股权关系来稳固供应。对于这些常规的商业操作,魏斯虽然不是特别在里行,但洛林工业者联盟里能人不少,平日里也经常给他各种分析、建议、提醒。经过短短一年多的发展,洛林工业者联盟已经成为了在洛林乃至联邦西部极具影响力的商业合作组织,而越是发展壮大,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越多,愈发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魏斯成为州长官并大力推动洛林工商业和教育事业发展之后,大伙更是紧紧跟随这一面旗帜,把握着洛林发展的节奏……
去过多森机械集团的参赛队伍驻地之后,魏斯邀尼古拉去喝茶。茶确实是好茶,喝茶的环境也是梅森最好的,只不过喝茶之外,还有些公事在等着。第一桩,便是跟一位名叫杜姆的工程师会面。这是个圆圆滚滚的中年人,看起来像是厨师而不是机械发明家,但他言之凿凿地告诉魏斯和尼古拉,他个人拥有22项专利技术,最新的一项也是他最为得意的一项,是比目前所有轴承生产技术都更先进的“惰性气体环境成型法”,号称能够大幅度提升产品的质量。当然了,这项技术从设计到付诸实施,不仅需要完整的冶金制造体系,而且在最终的轴承制造的环节,需要配置高端的冶金再加工设备和惰性气体生产设备,需要至少2000金克朗的高昂投资。他愿意跟洛林人分享他的发明,但要求在生产合作中利用技术专利作为出资证据至少30%的股权,并在生产企业获得技术总监或是技术委员会主席这样的高管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