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阳虎这么一说,方忠仔细想了想,好像觉得是那么回事:阳虎没有陷害的意思。相反!好像还有感激的意思。
关于这件事,方忠的记忆是很清晰的。并不是他所说的那样:年幼、吓糊涂了。说自己当时年幼、吓糊涂了,那只是托词,敷衍阳虎的,看看阳虎到底是什么意思?
当年的他,也不知道孔子为什么要报“鲁人阳虎”这个名字?后来长大了,他才觉得:孔子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因为长得像阳虎,所以才报阳虎的名字吧?
阳虎是鲁国季氏家臣,报他的名字出来,一般小人物就不敢记恨你、报复你!
孔子当时应该是这个意思!
或者!报阳虎的名字是“嫁祸于人”:这事不是我孔丘干的,是阳虎干的。你们要报仇的话,去找阳虎好了!我孔丘是什么人?我是圣人、文人……
方忠并不知道!那些劫匪死里逃生后,还真的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了。为了感激当年“鲁人阳虎”的不杀之恩,有一个家伙特意跑到鲁国来报恩。
见到“阳虎”后,果然是当年的那个“鲁人阳虎”,倒头就拜。
阳虎自然是不知道当年的内幕,凭借着他在季府混了几十年的经验,自然是蒙混过关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他阳虎在洛邑那边还有这么好的名声,在劫匪当中还有这么好的名声?
事后他才想起来,就把南宫敬叔叫了过来,询问一番。南宫敬叔说,当年是有那么一回事,至今他也不知道孔子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那几个劫匪竟然弃恶从善了?
阳虎还是不敢相信,为了进一步证实,才决定找方忠。如果确实是那么回事!那么!孔丘这人就值得相信!人家是人才啊!现在的鲁国,就需要他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
其实!孔子当初的想法,有一定“嫁祸于人”的想法。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也只有他自己知道。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就跟当年摸、捏了河莲的凶一样,他说他是无意,谁知道他的内心是有意还是无意?
真的!只有天知道!
可阳虎却并没有往“嫁祸于人”这个方面想,就是偏激地认为:孔丘是个人才,不计前嫌,为他争了面子,改变了他傻比、作恶的负面形象……
正是因为阳虎的偏激思维模式,才让他作出决定,请孔子出山。
当然!也不完全是这一个方面的因素。另外一个方面的因素就是:孔子隐忍了十五年,他的学生遍布天下。而且!都很出名。能教育出那么多优秀的学生,鲁国却没有重用他,那就是鲁国管理层的失误、失策和无能!
出于这一方面原因,阳虎作为季氏家族的重臣,不得不迎合社会舆论的需要,去请孔子出山。
在阳虎的追问下,方忠假装思索了很久,才承认了。说是有那么回事,当时年幼,吓糊涂了。然后!添油加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圆滑了,免得阳虎怀疑孔子是为了嫁祸于人。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好!”阳虎又拍了一下方忠的肩膀,让他好好休息,就出去了。
方忠经过这么一折腾,酒早已醒了。可是!他的头还是有些晕。再则!是深夜了,他想回家也回不去。
现在的方忠,一家人不住在以前的季府中了。在曲阜城内,有了新的府坻,显然不是“方府”而是“季府”。因为!他是上门入赘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