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批军资运抵应州,和辽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五千辆大车到来,使宋军有了充足的临时运输工具,大军开始向大同府进发。
出动的十六万宋军包括八万骑兵和八万步兵,可就算是步兵,也有战马代步,在队伍中间是一万辆大车,满载着粮草北行。
北上大同府当然不会立刻就发动战争,宋军需要寻找一座大本营,囤积物资粮草。
如果有现成的城池当然好,如果没有城池,那就只能自己构造一座大营了。
宋军当然不会现在才临时做决定,他们的斥候早就摸清了情况,大同城南面只有一座怀仁县,不过这座县城距离大同城太远,距离超过两百里,不符合宋军的要求。
宋军要的城池是距离大同城约三五十里左右,明显没有现成的城池,那他们只能在空地上筑造板墙式大营。
地址已经选定,距离大同城约四十里左右,紧靠一条小河,地势稍高,但水源充足。
两天后,大军抵达了目的地,十万大军开始扎下帐篷,数万士兵夯土伐木,开始构筑营墙。
作战大营不可能像应州大营那样奢侈,占地上万亩。
作战大营首先要控制面积,占地最好不要超过三千亩,这样便于巡防,否则大营过于庞大,总会出现防御漏洞。
其次营帐也不能太多,应州是二十名士兵住一顶大帐,但战场这里只能五十人住一顶大帐。
一万辆大车卸下粮草物资后,又在两万骑兵的护卫下南下继续运输物资,这时,宋军的大营已经迅速搭建起来。
一座占地数千亩的大营出现在一望无垠的旷野里,远处数十里外便是大同城。
辽军探子早就发现了宋军的动静,立刻报告了辽军主帅耶律万山。
耶律万山率领众将赶来城头上向远处眺望。
大家心里都很沉重,宋军的到来,意味着延续了近一年的对峙结束了,宋军要开始攻打大同城。
耶律万山心中着实很矛盾,他收到天子耶律洪基的命令,令他死守大同城,但他心如明镜,宋军有威力强大的铁火雷,他根本守不住大同城,结局一定就和幽州城相同。
他该怎么办?是出战还是不出?耶律万山心中纠结万分。
“大家都说说,我们是守城还是出战?”耶律万山忍不住问众人道。
众人惊讶地看着他,大将萧澜玉躬身道:“大帅,幽州城比大同城更加坚固高大,一样被宋军轻易攻破了,我们肯定守不住大同城,只能和宋军决一死战。”
都卜罗也道:“我们部落的军队从来不会打巷战,只会骑马作战,如果要守城,那让我们来助战还有什么意义?”
宁布和阿伊克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不接受守城,要么出城和宋军一战,要么就让他们回去,打巷战,他们只能是死路一条。
众将七嘴八舌,但意思都差不多,不愿困死城内,宁愿和宋军一战,耶律万山的副将耶律罕建议道:“其实可以先决战,如果不行再撤退回来守城,我想天子的意思是让我们坚守大同府,并非是指点我们怎么打仗,我们可能误解了他的意思。”
在众人的劝说下,耶律万山也下定了决心,“当然要发挥我们自己所长,守城并不是我们的优势,那就依各位之言,和宋军决战!”
众人心中暗暗鄙视,什么叫‘依各位之言’,若败了,好推卸责任吗?
耶律万山当即写了一份战书,让手下送去宋军大营。
宋军大营已经构筑完成,数十座哨塔分布在大营四周,围绕大营一圈还挖了深深的壕沟,第二批火油兵甲等物资也送到大营。
此时,范宁正带着数十名将领参观精钢弩炮,众人对强大的弩炮赞叹不已,尤其一次能发射三十六支铁箭,射程达两百步,穿透力异常强大,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范宁倒发现精钢弩炮前面的挡板倒很有意思,平时是平躺在地上,随时可以支架起来,前面布满了两尺长的木刺。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