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季汉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除了和东吴接壤的地方,如成都、长安这样的大城,以及异族聚居的地方也要安排人留守。如此一来,兵力会分得很散。所以这个时候,留守大将的选择非常关键。
“大司马府的意思是,交州、南中方面,还是交给孔硕、躬行和李家父子。国家正规军步兵给一万,允许孔硕在交州新建五千水军。只要吴狗敢对交州动手,陆地上我们以防守为主。海面上则要趁机反攻。”
“永安、涪陵郡方向,永安仍然交给孙定烈,涪陵郡交给关维之。兵力一共只有一万五千人。”
“成都方面,汶山郡、汉嘉郡的土著这些年由于广泛种植土豆,国家的税收又少了那么多,所以这两个地方不太可能发生叛乱,因此,只给兵三千人。这领兵大将,大司马府的意思还是请绍先公出镇成都。”
“汉中方向,虽然并未和敌国接壤,但要警惕东吴越过大巴山攻击曹魏,以此逼迫我军救援的可能。因此,预备在汉中放置四千兵马,这一支部队的领兵大将,计划是罗令则领军。”
“长安周围,留兵两万,由车骑将军坐镇。”
“陇西及凉州,我们已经拔掉了秃发部和南安羌这两个雍凉最大的部族。其他部族也就沮渠部还能出动五千人以上的部队,但是这些部族现在的经济已经被我们牢牢掌控,所以不太可能发生叛乱。因此,这两块地方,一共只留下一万骑兵加以震慑足矣。这支兵马,还是由宣高和典伯统领。”
“长安东南,峣关方向,不是本次进兵的范畴。而且在其南部还有曹魏的兵力进行遮护。所以还是只留下三千人守御。子招(王买)继续在峣关坐镇。”
“以上,一共是七万留守人马,相关主官大司马府也提出了初步人选,诸位可有什么疑问?”
关彝这话一出口,张翼、霍弋、罗宪等人都难免面露遗憾之色:季汉立国今年整整五十年,还从未有过发动二十万以上规模大军的征伐。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谁不想参与其中并成为一方主将呢?
可是,家里总是要有人留守的啊。而且目前看起来,关彝的安排相对比较合理。留在各地镇守的人员,与其镇守的地方,要么是有渊源,要么是有了相当的经验。
这个时候大家才突然集体醒悟了过来:当初大司马故意的让曹悌称王以此吸引晋吴两国齐攻。就是为了今日之大举东征做准备啊。
想到这里,众人齐齐起身:“大司马安排妥当,我等无异议。”
“陛下?”
“孤……啊,不,朕也觉得大司马安排得很好,就照此执行吧。”
“臣多谢陛下。接下来说一下三路兵马的主官。潼关这一路,由前将军张令行(张遵)领兵,改之(马过)、子承(罗袭)、子盈(向充)等在其麾下听命,合计三万步兵。五原郡这一路,一共是四万骑兵加一万步兵,彝计划请大将军领兵,我军的马仲英、文次骞、牵仲远、赵伯治(赵统)、北宫雄等善于统帅骑兵的将领全部集中到这一路。至于并州这一路,由彝亲自领兵,国威(赵毅)、方伯(霍在)、伯定(句宁)、子纯(姜素)、孟导(皇甫闿)、季威(文虎)等在这一队听令。”
对于这三路统帅,关彝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本人并不擅长机变,只会一板一眼的打呆仗笨仗,所以适合率领大部队以硬打硬。而姜大将军一方面是当世最强战术指挥官,一方面是他以前统领的部队其实规模都很少超过五万。因此,把这支最强的机动部队交给他,很可能会打出令人惊喜的战绩来。至于张遵,呵呵,这位完美遗传张飞张三爷暴而无恩性格缺陷的大将,把佯攻潼关的任务交给他反而是最合适:从来不注重小兵伤亡的张令行,在潼关下的佯攻能够做到最大程度的逼真——这对于被分到这一队的士兵来说,当然很残酷。可是,如此大的战役,总有部队去啃硬骨头,总有人去牺牲啊。
所以,这样的安排讲出来后,与会众人非常一致的集体予以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