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不断的被对方远程武器压制着,士气也是每时每刻都是消耗着。尤其是对方扫清剑阁外围的据点后,再以善于攀岩的士兵占据两侧山隘之后,剑阁内的形势更是一日紧似一日。
好在大西军张献忠也是打老了仗之人,十分的懂得战事。当第一批援军快速到来之后,剑阁的人心也是慢慢稳定下来。而当李定国带着本部三千精锐驻扎于剑阁之后,局势也是再一次回落入大西军手中。
论其攀岩技术,大西军中比镇西军精通此道之人更是多了不知凡几,之所以一直被镇西军压着打,也是没有名将坐镇而已。当李定国坐镇剑阁之后,大批悍勇的士卒便不断的对镇西军两侧山上的火铳手进行驱逐,只是一日工夫,伤亡惨重的镇西军就只能狼狈不堪的从两侧山上撤退而回,局势再一次回到了镇西军进攻之前的模样。
不过,外围的永久或半永久据点李定国却是没有多少办法。这些地方虽然容纳的士卒不可能太多,但是面对镇西军那几乎无物不破的火铳,以及一些小型的虎蹲炮,这些小据点李定国往往伤亡惨重也是难以拿下。而且这些据点之间也是形成一道牢固的封锁网,任何一个据点遭受攻击,其他地方的援军也是瞬息便至,因此激战数日,除了白白损失数百精锐外,李定国也是勉强拿下了其中一个偏僻一些的据点。
按照这种资效比,想要拿下全部据点,李定国的人马就算全部扔在这儿也不可能,或许手中兵马再多上个十倍才有希望。但是李定国也是明白,这仅仅是镇西军的前锋罢了,后续大军到来之后,就算再多十倍兵力也难以拿下
虽然对于守军如此无能,这么快丢了所有据点十分的愤怒,但是李定国早就已经学会了不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失误而懊悔。如今最为关键的则是保住剑阁,只有剑阁在手,四川就不会受到任何威胁。而趁着这些天对这些据点的攻击掩护,大批的精锐也是开始在剑阁两侧山隘上设立一些据点,更是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于进攻剑阁的镇西军却是影响极大。而且全城加班加点修葺城池,对于剑阁的城门,更是下令直接将之完全堵死。靠着这种办法,李定国也是有信心,在剑阁挡住镇西军的前进道路。
但对于镇西军,任何的重视都不为过,虽然李定国觉得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但是仍然每日间必然领着亲卫巡视城池,不断的从城池的布置上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弱点,务求让这座不大的城池成为镇西军面前的一道天堑。
剑阁城小,能够驻扎的兵马极少。就算是李定国的小三千人,也是显得拥护不堪,城内的守军只有近千人。而更多的人,则是靠着剑阁后方,连营数里,这里的地形对于守军都是麻烦无比。对于进攻者来说,更是痛苦不堪。
如今的秦伟明,便是这种感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只有亲身经历过入川道路之人,才能有切身的体会。各类物资,别说敌军环顾于侧,就算是没有敌军阻挡,想要快速通过也是痴人说梦。眼前的小小的剑阁栈道,对于大军来说,也委实太小了些,甚至小到让人完全施展不出力量的地步。
不过,唯一好点的是,秦伟明不打算从这个最险固的剑阁入川,或者说,进攻不是从这里发起。
在普及了炒面这种食物之后,镇西军也是可以以最轻的装备而战。每人只是带着十数天的炒面,大约十多斤,再加上近百发统弹和火铳,这些一共大概三十斤左右。虽然东西不多,但是部队的给养和战斗力都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只要翻过这座大山,迂回至剑阁之后,那剑阁就完全是一座毫无用处的关隘了。里面的守军,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全数饿死于城中。
就算剑阁城内还是有着一定数量的粮草物资,但是数千人马越过大山后,定然可以将猝不及防的剑阁后方搅的一塌糊涂。四川的富庶是天下皆知的,无论是得到一座城池,还是在乡间收集粮草都是十分的方便。而且近百发的铳弹,也是可以支持三五场高强度的大战,或者一个月左右普通战事的需要。
而让这个行军方略能够形成事实,还得感谢张献忠本人,若非他这些年在四川杀人如麻,镇西军也不可能得到如此众多的当地人的指引。在这些熟悉地形之人的带领下,数千人越过眼前这座高不可攀的大山,也不再是全无可能之事,因为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是这样从四川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