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闻鼓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敲响登闻鼓,就表示有天大的冤情,皇帝是必须要来亲自审理的,但是因为登闻鼓在南北朝的时候被很多人滥用。
就比如有一位叫牟晖的百姓,他就有一天敲响了登闻鼓,皇帝一听登闻鼓响起,当然是以为有了冤情,立即下旨召见。
可是谁知道,牟晖见了皇帝,诉说冤情,却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他家的猪跑了,找不到,便来找皇帝诉苦。
当时的皇帝还不错,耐心地听牟晖讲完,完了还赐给他一千钱,算是补偿。
事后,皇帝还给宰相下了一道手诏:“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
意思是皇帝并不觉得这位找猪的牟晖是在浪费自己宝贵时间,相反还颇感欣慰和高兴,因为这说明天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冤情。
除了请皇帝帮忙找猪,还有人请皇帝为他们安排工作。
闰年的某一天,有100多名落榜的考生来敲打登闻鼓,恳请皇帝给他们安排差事。他们说:“素习武艺,愿备军前役使。”看样子是要弃文从武。
皇帝便亲自组织了一次特殊的面试,“能挽弓者才三,各赐缗钱,令赴天雄指使”,给一部分虽然落榜还算有一技之长的考生找了一份工作。
当然了,这大唐已经有上千万的子民,如果每一个老百姓都直接来找皇帝办事,皇帝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的。
很快,有官员提出,不如由文官对老百姓的陈词进行审核,再酌情选一部分送到皇帝面前,以减轻皇帝的压力。
但是,谏官表示反对,他说:“非上览决可否,则谁肯向陛下亲言者?”是啊,老百姓来敲击登闻鼓,本来就是想直达圣听。假如在中间人为地设置一道关卡,谁还愿意来呢?
可是总不能来一个审一个,皇帝不值钱呀,所以李世民想了一个方法,敲登闻鼓可以,但是必须要有天大的冤屈,如果冤屈得报,牢狱三年,还有一百杖责。
这样才让登闻鼓真正的得到了它应该发挥的作用,那些没有天大冤屈的人,自然不敢再敲这登闻鼓,当然了,如果你有天大的冤屈,三年牢狱,一百杖责,也一定会一笑置之。
登闻鼓的存在有利有弊,不过,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登闻鼓多次推动历史的进步,甚至改变了历史。
北宋初期,科举制度还不完善,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973年,举子徐士廉在会试中落榜,随即敲打登闻鼓,控告担任主考官的翰林学士李昉徇私舞弊,“用情取舍“。
宋太祖赵匡胤闻言大怒,依从徐士廉的建议,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录取的36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赵匡胤亲自担任主考官。结果,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有10人落选。
考试的结果张榜公布后,朝野大哗。李仿受到降职的处理。
此后,由皇帝亲自主持科举考试最后一关的“殿试”形成制度,历经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达900多年之久。
..........................
登闻鼓响起,朝中百官立即被通知上朝,就在我们的魏王殿下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李世民来到了太极宫将敲响登闻鼓的人带上了大殿。
可是等李世民看到了被带上大殿的几人之后,李世民失口喊道:“无忌,佑儿,稚奴,兕子...你们四个人怎么...?”
李世民很诧异,他不知道这四个人为什么要敲响登闻鼓,他们能有什么天大的冤情。
李世民后面没有说,不过,这个时候,刘洎看着长孙无忌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道:“长孙司空,如果无事你敲登闻鼓可是要牢狱三年,杖责一百的哦...!”
“怎么你...刘相,你还想打本司空?”长孙无忌是一个十分强硬的人,对刘洎这故意的话语,长孙女无忌毫不客气的反驳。
这个时候,李世民连忙在上面道:“无忌...到底是什么事情,要你将登闻鼓给敲响了,而且还带着这三个小家伙上来?”
李世民指了指李佑等人。
长孙无忌听到了李世民的话之后,露出了笑容,不再和刘洎废话,而是首先对着李世民一个躬身道:“陛下...大喜...天降祥瑞于大唐,天降祥瑞于大唐呀...!”
“天降祥瑞...?”
不但是李世民,就连其他的大臣也是一起疑惑的看向了长孙无忌。
“无忌...祥瑞...我大唐哪里有祥瑞了?”一听到祥瑞,李世民来了精神,因为祥瑞这个东西很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好兆头”,中国古代的祥瑞文化源远流长,但真正形成规模与制度化,则是唐朝时的特例。
唐朝对祥瑞是十分推崇的,唐朝将祥瑞定为四个等级,大瑞、上瑞、中瑞和下瑞。”四个等级,祥瑞出现的等级越高,则代表统治者越得民心天意。
因为唐代之前,中国文化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几百年的战乱,很多传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