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武器分配,前线的主官唯一能做的事只能是钻研打仗技能、提升指挥水平。
这样的组织架构,对于张汉卿牢牢控制人民军的领导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各部、各指挥机关各司其职,也为各自提升军事技能打下深厚的基础。奉军及人民军能在近阶段各战场风云无两,与这种先进的制度有莫大关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奉系可以为我独尊了。要知道军事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数字相加,人多有时也会误事:君不见火烧赤壁、官渡之战和前秦东晋之战?没有谁敢断言兵多一定胜过兵少!
通过总政治部设在各地的征兵处初步调查结果,在四个月的募集兵员中,共招收符合要求的适龄青年将近三十万人,大大超过了原本的计划15万8千多人。
人民军及奉系并没有给予军人多优厚的待遇,但仍然吸引了相当多的慕名而至的青年。这一切,有赖于各地人民党组织成功的宣传,让人们觉得,加入奉系军队是有希望的,是能为中国做点什么的。
原本奉系标准师,根据1922年底的改编,除2旅4团外,师直辖榴|弹炮团、骑兵团。步兵团及以下实行“三三制”以外,另辖工兵、骑兵、机枪三个独立连,营辖迫击炮连,连辖机枪班,满编师有14173人,为日本人标准师团的21945人的六成五。
经过新一轮改编,2旅6团制的所谓“加强师”已经增加到人数为19357人,为日军师团的八成八。五个3旅9团的“精锐师”人数已经上升为每师27249人,超过日军的1.24倍。总体人数上,奉系陆军已达48万多人。
多出来的人怎么办?没关系,都留着。
光为未来大量增加的旅属炮兵团预训技术军士和储备人力,41个团就需要7万人;北京、天津的治安都需要武警部队,此外还有筹备中的海军和空军需要新兵。这点钱,奉系花得起。
在作为主要火力的大炮上,1922年底已经实现全部师属山炮团的满编。加上从苏联购进的300门榴|弹炮,5个“精锐师”已经实现了由山炮到榴|弹炮的置换。多出来的山炮以及将在今年陆续置换出来的山炮,将成建制地划给每个旅部。
先期因为数量的不足,每个旅先标配山炮营。按照今年山炮产能510门、榴|弹炮产能600门算,年底所有41个旅中将有14个会满编成旅属山炮团…这将极大地增加奉系军队的实力,相当于每个旅都是民国的混成旅架构。
现在大趋势是奉系冉冉上升再其它各系相对没落,张汉卿相信,只要再给两三年时间的缓冲,他可以完全无视于各种政治游戏,而纯以武力讨伐天下。
张汉卿可以这样做,孙逸仙却不愿意这样想。假以时日,中国的大局关国民党何事?他希望派出一位使者,一个能言善辩、但又为人民党奉系所接受的人物来说和,从而使国民党乘着奉系的东风,在民国政坛有立足之地。
因为他残留在两广交界处的“北伐军”,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不但没能重新壮大,还先后被桂系军队和华南人民军四处追赶,成了游击军。如果能和人民党缓和关系,好歹能为国民军留下一滴香火不是?
考虑再三,他派出最亲近的原广东国民政|府的财政次长廖仲恺,带给张汉卿一封亲笔信。
在信中,孙逸仙为不久前珠江口的炮战作了比较隐晦的注角,表示那是一批其实已经“心怀不轨”的亲直系海军官兵所为。当然了,海军总司令温树德已经投奔直系了,怎么说都可以。
孙逸仙还大赞张汉卿在东北的各项改革措施,以及对于人民党、人民军成就的钦佩之意,并在信中称张汉卿为“吾国一奇男”,让张汉卿忍俊不禁。
政治本就是虚伪的活动,需要时,张汉卿也会不吝笔墨,就像他回复廖仲恺的手书写得那样:“手书敬悉。中山先生为当代人豪,世所共仰。家君钦佩之余,辄有景行行止之叹。权利早拟退让矣,宁能言此,而相争耶!合作精神,愿各推诚作去,则大局幸甚。此次旌旆来沈,以公出未遇为歉。诸希厚照,不备。”
他决定写回信的时候,正窝在于一凡在大帅府的卧室里调笑美女。反正都是虚假的事,犯不着当真。就是他一字不回,孙逸仙他们也会假惺惺地高调说他“极力赞同、竟无一句可回”之类的吧?
因此,这篇极文绉绉的回文,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于一凡的手笔。她写这篇文章时,张汉卿还偷觑过三次她的下颔、一次鼻子、无数次胸。
宣传领域的高手国民党和实力派奉系联手,其他小弟们都不甘示弱,也纷纷通电表示呼吁和平,最后连直系也不得不连篇累牍地声明其和平的诚意,搞得张汉卿怪不好意思的。大家都要和平,到底是谁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