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汉卿在未来对日作战的构思中,陆军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但是,张汉卿所要的不是那种建立在蹂躏华夏大地的持久战,而是尽可能的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减少战争对本土的摧残。
在这种愿望下,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反击甚至摧毁力的海空军部队便自然而然的了。
而能够担任组建、指挥这两个新兴的兵种的人选,在新老奉系中,无出郭松龄和杨宇霆之右。
在郭、杨两人的任命上,张汉卿当初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郭松龄是陆大派首领,为张汉卿所支持,早先人民党旗下的几乎全部人马都属于此派系。
当初在华北担任关奉系副司令时,为防止意外,张汉卿卸去了他在陆军中的职务而委任其为海军总司令,一是切割他在北方同孙逸仙可能的联系,二来也确实是借重他的能力:陆军将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但新生的海军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奉军和人民军将领中能够契合张汉卿军事理念的人,郭松龄绝对算头一号。未来海军向何处发展?世界海军的趋势?中国该怎样迎头赶上?亦师亦友的郭松龄被张汉卿影响最深。他在人民军中打下来的威望,北洋海军留下的摊子,也需要他这个擎天柱才能盘下来。
而空军未免有些新,几乎是要从无到有、和列强差不多处于同一个位置。它的诞生和国家军工实力密切相关,未来的发展日新月异,非新潮的将领不能掌控这种变化。
杨宇霆长期努力于奉系装备发展,无论从技术水准还是管理能力上,他都要比其他人适合掌控空军。
而且他为日本士官派领袖,根深蒂固,在老奉系内部甚有威望,像姜登选、韩麟春、熙洽、于珍、常荫槐等奉系高层曾经均属于或在情感上倾向这一系。只是后来韩麟春久随张汉卿,渐渐已淡离了士官派,姜登选受张汉卿感染后加入了人民党,也渐渐抛弃了小团体,成为了呼吁党内团结的喉舌。
任命杨宇霆为空军总司令,也是想充分利用他的军工管理的经验和积聚在老奉系中的人脉。
说实话,虽然杨宇霆曾经有过搞小集团的动作,但是在张氏父子恩威并施下,已经比正史上大为收敛。特别在张汉卿麾下人才济济之时,他的能量正在最大化地发挥。张汉卿也不计前嫌,大胆重新起用,为他自己,他也得拼命去把空军力量打造出来。
少帅的巨大人望和看得见的能力使得杨宇霆再不能像正史上那样颐指气使,当初在关外私募新兵的不良行为使他丧失了在张大帅心中的绝对影响力,而让蒋百里、韩麟春、郭松龄、王以哲等“后起之秀”超越。
但杨宇霆能力确实超群,“痛改前非”后,在新老奉系一大批人才涌现的压力下反而重新焕发。
在担任空军总司令的职务后,利用自己长期在奉天(沈阳)兵工厂督办的经验,以及兼任人民军总装备部长的便利条件(这其实也是张汉卿故意而为之,不管怎么说,为了另一个兼职空军的发展而走走后门无妨),千方百计给自己开绿灯,空军力量极速增大。
征得张汉卿全权同意,他以原先的辽宁空军、秦皇岛空军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为班底,筹建了一个等同于陆军军的航空队建制。尽管是个空架子,但是随着骨架的形成,什么时候会变得丰满,就看军委给予空军怎样的定位和支持了。
空军本来就是一个复合型的兵种,张汉卿未来的强国之路----在对日战争的计划中有很大一部分希望来自于此:用占有后发优势的空军来抵消日中在海军力量上的巨大差距,从而使日本不能在中国陆地占有任何好处。
只要相持足够的时间,日本国内的“南下派“一定会重占上风,从而提前让美国在亚洲的海军感受到压力,可能使美国介入日本在亚洲的扩张,使中国得到喘息的机会。
此外,在工业能力逐渐恢复并有质的飞跃的时机,还可以由此促进各工业行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经济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远景的战略决策。
不过张作霖等老帅对张汉卿锐意进行空军力量的作用将信将疑:庞大的军舰真的可能被一架微不足道的飞机击沉吗?将人民军全部军费的30%投入到空军中来,是否会影响国家整体的军事力量发展?但张汉卿凭借历史的指引,不用多方求证,坚信空军致胜。
美国空权论的先驱,着有《有翼防御》一书的米契尔米氏深信飞机有炸沉任何种类水面船只的能力,使船舰完全丧失了军事性的功能。他曾说过:“假使一颗炸|弹(2000磅空投弹)落在一艘船附近,距离在200呎以内时,则水下爆炸的效力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