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0章 海空之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只有老底子的沈阳兵工厂勉强可以做些少量的展览品,全军普及?想象力太丰富了。

    更别说作为二、三十年代海上的巨无霸----战列舰了,稍大些的,以举世闻名的“大和号”来说,仅其舰炮的口径便是现在的中国所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光是种种目前以中国军工水平绝对不敢想象的各色大炮就够国人羡慕的了,更不用谈那七万吨的排量,张汉卿穿越前不久中国才能老|毛子那里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弄回来一艘半成品“瓦良格号”,不过堪堪六万五千吨而已,也是集全部精兵耗费十年心血打造成功。

    以目前的国情,像“大和号”这样的庞然大物,中国要多少年才能造得出一艘?张汉卿、杨宇霆都不敢想象。即使穷举国之力造出了一艘,能有多少用处?日本有这么多艘巨舰,二战的最终结局不是仍然输了吗?

    海军是个费钱的兵种,他不像陆军,只要技战术运用得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举不胜数。在战略思想一定的情况下,军舰装备与士兵的训练是决定作战成败的关键,打法却少有变化,这些东西意味着钱。

    茫茫大海中,如何先机发现、先机开火、先机命中才是最重要的,那是技术、装备、兵员素质的结合体,是靠平时喂弹得来的,没有任何捷径。

    在热兵|器时代,海战特别来不得半点含乎。

    比起英美列强与日本海军,张汉卿可不会傻到和他们硬拼战舰数或是吨位,像《九国公约》里那种以超级工业强国美国为基准的5:5:3:1.5:1.5的比例,目前中国可耗不起----其实日本也耗不起,不然也不会最后狗急跳墙行侥幸之念了。

    一句话,海军的持久发展是以工业能力和国家经济为后盾的。

    从二战开始,大炮巨舰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航母取代了其地位,美国的岷起便是明证。

    二战初期,日本先用舰载机的成功突袭宣布了战列舰这一著名的兵器的死刑,给世人好好的上了一课。紧接着,醒悟过来的美国用游弋于各大洋的庞大的航母作战大队使敌人闻风丧胆,也因此在战后主载了四大洋,也奠定了超级大国的基石。

    但对海上弱国来说,有一个花费不多的武器----潜艇,其作用完全不亚于航母。

    像二战中,凭借规模庞大的潜艇,完全算作后起之秀的德国用“狼群”战术使得老牌海军强国英国差一点就被蹂躏在德国的铁蹄之下,其海上打击的能力与战略作用使得号称世界第一强悍的装甲舰“俾斯麦”号也自愧弗如。

    中国在短期内是不会有与日本正面在海上交锋的能力的,但是按照张汉卿的判断,如果采用类似于德国的潜艇战,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取得类似于德国在二战时的成就并不是不可能的----日本对海外的依赖远大于德国,而中日间浩瀚的东海、南海里则拥有众多适合潜艇进出的良港,且其均衡的护航能力却又不比德国强多少。

    一句话,只要战略战术合理,使用武器得当,不对称战争是可以解决兵力不对等的对抗的,海上的斗争也如此。回顾正史上中国海军在抗战期间未能打一次海战,除了与敌实力相差悬殊外,重要原因还是战前装备配置不合理。

    1937年日本舰艇总吨位达130万吨,中国海军则只拥有6万吨陈旧水面舰艇。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中国海军只用于南北内战,此后虽将日军视成主要敌人,海军建设仍缺乏有效的方针。

    当时中国海军要对抗强敌,最好的方式应是分散袭击并在沿海布雷,为此应放弃陈旧的大舰而以小型快艇、鱼|雷艇、布雷艇和潜艇为主力。国内漫长的海岸和众多港口也具备分散小艇进行海上袭击战的条件。

    战前国民政|府没有购买到潜艇,鱼|雷快艇也只买了15艘,有限的海军装备费大都用于到敌国日本去订购中型水面舰只,以及维修清末留下的旧舰。

    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正处于打大规模海战力量不够,打小规模袭击战又缺乏准备的“高不成、低不就”状态。南京政|府把舰艇集中到狭窄的长江江阴段水域,又成为日机能轻易找到的活靶,开战后便出现了全部自沉和被炸沉的大悲剧。

    对当年的中国海军未同日军进行过一次海战便全部覆没,一些为国民党当局辩解的人对此只归咎于装备落后,而不反思海军建设和作战的指导思想。

    其实,落后装备抗敌可以有特殊的打法,这在世界海战史上比比皆是,不能出海而自沉或坐以待毙,这才是令后人追溯起来便可浩叹的大悲剧!?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