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东方向依次驻守着第27、3、2军,东朝鲜湾的兴南港与文川、元山一带放着一个梁忠甲第29军----这是防着日军在此登陆并扼制北朝鲜中部重镇咸兴,不过日军并未从此进入。
不过即使如此,这一支部队也不能动----它还肩负着对东北部的支援和对南下第2军的后路保障,在日军于永兴湾登陆战打响后,29军已火速增援这里。
能动的只有驻平壤的第21军了。
因为永兴湾边上就是连绵的大峰山脉,强壮如第8、9师团也无法施展开来,所以戢翼翘的判断是这支日军只能是佯攻,以牵制与人民军其它各路的交战,不过也不能排除因为局势变化变佯为真的可能。战争永远充满着变化,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考虑到临津江守军的地利和炮火优势,兼之后勤顺畅,戢翼翘有信心在打完南浦之战后能够给予足够支持,于是只放了“万岁师”第100师南下,而把焦点放到南浦。
只要西朝鲜湾的日军被打退,凭借铁路的便捷,开城到平壤不过122公里的路程,援军两个小时就到临津江边了。
破局在即,就不要在这个时候分兵了,同样是打,同样是很重要的位置,何必舍近而求远?
这样,两个军对两个师团,是人民军大优的局面,戢翼翘要把日军赶下海去。不过如果他知道日军此次的决心,他会不会还这样部署,就值得商榷了。
临津江前,第8联队已经就位。不过看着水流还有江对岸的隐约的炮阵,中村联队长还是被震到了。
人民军第9师已经在这里呆了五、六天,这么长时间足够把它布置成为铜墙铁壁了。作为大阪师团的老兵,骨子里有商人的精明的中村很敏锐地觉察出,这个地形是步兵攻击的坟场。
以为避开死战的人民军炮兵封锁线了,想不到弄巧成拙:和平地上的炮兵打仗尽管会有不少损失,绝对要比在这里好很多。
更可气的是人民军为了控制连接南北的铁路干线桥,在桥南岸的一个突出地方加固了一个方圆数里的阵地。虽然地势不高,但仍对其它地方形成了居高临下之势。它就像一个楔子盯入江南,不拨掉它,难道指望日军泅水而渡吗?
整个江面静悄悄的,如果不是炮兵团撤回的车轮印仍然清晰,他都要怀疑这里是不是有人居住。他下令一个中队的步兵摸索着向前,作试探性攻击。
没人回应,偌大的阵地如同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让中村的心又提了一层。他端起望远镜,在隐约起伏中想看出些端倪。只是,除了隐隐约约的雾气,他什么也看不到。
回头看了一眼,大炮同样因为路程的原因未能跟上。不过在这样的地形打仗,大炮只怕也难行吧?之前已经把话说死了,如果自己没有一点行动,战后一定又要被质疑----早知道配合麻生联队和路上的那支中国炮兵交手好了。
尽管死人可能会很多,但只要全数压上,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呸!瞧我这脑袋!
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硬着头皮,中村指示他的一大队:“进攻,注意抢占制高点!”
其实不用他废话,对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的这支部队,在防止突然袭击这件事情上确实有独到的见解:缓慢摸索前进,不时有人往两边警戒,基本上走一段观察一段。这样安全是安全了,可是照这样的速度,猴年马月才能越过临津江啊?
中村有点着急,他正要命令部队加快速度,突然之间枪声大作,无数火舌从各个角落里冒出来。一百多人的中队尽管小心翼翼,但落在伏击圈,没有障碍物遮蔽,怎会有好下场?只五分钟时间,这支不幸的急先锋就横七竖八地倒在血泊中。
他们的死也给中村一个机会。痛快是痛快了,但人民军的火力网也同时暴露了,中村命令伴随的迫击炮手进行火力压制。
腾空而起的火光和震耳的爆炸声此起彼仗,双方在争夺或者保卫临津江上较起了劲。
在这个时候,努力要冲出重围的第7、第8两师已经压上最后的预备队了。在三个师团的包围下,基本上逃不出去就是个死,所以从上到下都很努力,也让负责狙击的第3师团叫苦不已。
不要说日军有多么顽强,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民军也不简单。
已经站起来了的中国军人,知道不管此战是胜是负,最终中日两国的战争必然是以中国有胜利而告终的:战前动员会上已经知道,日本全部17个师团被灭了4个,这次来了7个,其国内现有的只有6个是无法再调遣了;而人民军,则只是动了三个军区而已,还是轮换。
有底气,有尊严,再像正史上那样出现伪军比侵华日军人数还多几倍的情况是不可能的了。东亚华人文化是以军人的投降为终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