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某个贵族家里,一大早就发生了冲突。
侯爷一脚踹开儿子房门,看见还睡着的儿子,左手的棍子戳上去。
“你还有脸睡!高中生都起来上学了,你这个年纪,你怎么睡得着的!”
对学习不感兴趣,昨天已经被亲爹压着对天幕学了一天,痛不欲生的贵族公子:您怎么今天还来!
他双眼呆滞看着房梁,拉起被子盖过头顶。
没听见,没看见,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后被子就被亲爹让人扯下,他被一群仆人架着穿好衣服,抬着放到了书桌前。
贵族子弟很愤怒,很想摔东西,对着他爹大声说不。
但家里现在做主的人是他爹,他还是个啃老的,在继承爵位和家产前,他没得选择。
悲愤的看着天幕上天没亮就在上早自习的高三生,公子哥痛苦的闭上眼睛。
不能多看一眼了,多看一眼真的脑子要炸了。
在对着自己孩子,指着他们好好学习,望子成龙的家庭是这样的。
那些也没什么学习资源,最近农忙起来学习时间也不够的人,也就只有白天的活计都做完之后,晚上的时间才能跟着一起上个晚自习。
【早自习结束后,今天上午的第一节课是语文。
语文老师清楚学生们最痛苦的考点还是文言文翻译,上来就拿出一段资治通鉴的小片段,让大家先翻。
她过了几分钟,再来一句句拆解讲答。】
这篇贞观三年李大亮和鹰的故事,看的贞观二年的李世民脑子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他想吐槽的很多,比如自己才登基多久,到了贞观三年居然已经很久都不打猎了,这么惨的吗?
再比如这是哪个有毛病的使者,让你过去是去检查地方工作的,你居然乱以我的名义找人要鹰,你什么问题?
知道《资治通鉴》是宋朝的书,虽然宋有很多编前人小作文的黑历史,但是写史书的写到这种事情,可信程度勉强还是能有一半的。
人在凉州,贞观二年的李大亮也皱着眉,等看完未来自己的处理方式后,眉头松开。
不管明年还会不会有使者管自己 要鹰了,反正这方法没错,可以用。
一小篇文章看下来,凉州都督李大亮确实最没问题,反而是倒霉碰上这个私自问他要鹰的使者。
这个点也记住,以后派出去的使者,要提防他们巧立名目找下面要东西。不管那鹰是给谁要的,他们开口就是大忌。
等李二根据这个文章头脑风暴结束,语文老师也开始给这篇文章断句翻译。
昨天一天才受到高强度学习冲击的大家也很麻。
这么看一眼就能明白的文章,这老师居然还要讲的这么仔细,关键字都圈出来教大家怎么翻,怎么看文章。
确实写东西没个标点符号的古人:在改了在改了,我们也不知道你们以后学生学东西变得这么大,一个断句居然都是考点了。
等老师翻译完在那里慢慢讲,跟着旁听的大唐云学生有些皱眉。
李大亮是凉州都督,凉州当时北边还有突厥的威胁,这都没错,但是我们也是有专门勘测突厥变动的手段的,不是靠那只鹰。
李大亮纯粹就是不愿意被使者这么要求,直人直接上书问皇帝了,而不是因为那只鹰是军事情报员。
那鹰能有这种作用,使者都不敢开口。
你们后人隔了千年,确实还是对我们误解有点深啊。
除了很清楚自家事的大唐人,非唐人都在纠结这种官场上碰见事的处理方式。
“语文老师说的没错,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这个使者是代表皇帝来的,他要东西说是给皇帝要,具体什么样不好说,拒绝不拒绝都是问题……”
和领导好说话,和领导身边的人可难办了。
还没有步入官场的学子也在思考,如果是自己碰上了这回事,会怎么应对才好。
也就是李大亮人耿直,碰上的皇帝唐太宗也是明君,这事情才好搞定,不然迟早都够喝一壶的。
至于那些考点的文言词汇,大家也没想到,‘讽’在以后尽是讽刺的意味了,用含蓄的话指责劝告这意思知道的都不多了。
同样还有‘乖’,以后成了听话的意思,和他们现在的违背意思简直两个极端。
这篇文里,只有能看懂乖和讽的意思,才能理解文章大概说的是什么,但这两个就是重要考点,能看懂的话,语文老师也不会特意强调了。
至于语文老师把这篇文章申引到大唐王朝政治风气走向上,除了李世民很赞同,深以为然,秦汉的皇帝都是完全不在乎的。
看这本资治通鉴的写法还有语文老师的分析,的的确确以后那都是儒家模式和视角的叙事。
皇帝打猎,兴师动众,懈怠政事的开始;如果李大亮这样的直臣也送了礼,更说明王朝政治风气不对。
唐以后的皇帝会在意这个,但是嬴政和刘彻,两个人都是对此毫不在意。
本身就很爱骑马打猎的刘彻:这就是后世被礼教同样约束的皇帝吗?
看这篇文章都能想的到,宋朝皇帝想干些什么,他们的大臣都会怎么好好规劝了。
这篇文章讲完,语文老师又翻出一篇史记讲商鞅的文章,一边教同学们怎么翻,一边抒发自己的读书感想。
秦汉百家:韩非也就算了,这个语文老师嘴里一句句的都是卫鞅的彩虹屁,你们后世人就那么喜欢法家人吗?
我们承认他是厉害,但你也不至于那么能夸吧,老师?
夹带私货啊,差评!
书已经完成一半的李斯:法家不是只有两个人才的,后人们!
【又是半个上午的学习时间过去,中间跑操的时候,小小班里有个男生喘的上气不接下气,然后唉到跑完操了,他两眼一翻,晕过去了。
旁边其他班的同学看了纷纷后退,好在小小他们也和男同学处了两年,知道他什么情况,大家赶紧在老师指挥下背着他回了教室。
随后每人都凑了点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