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舟轻哦一声,又问他们,“看你们的年纪,应该还在读书吧?”
宋澜微微笑道:“是还在读书,张同志,您呢?是在哪个单位工作?”
宋澜省得他一直问下去,就反过来问他的情况。
张海舟笑着回道:“我在阳城县府上班,你们要是有机会去阳城玩,可以来找我,我请你们吃饭。”
宋澜和叶靖远一听他在阳城县府上班,不禁对视一眼,心里暗道一声,好巧!
宋澜也笑应:“好的,有机会去阳城的话,到时再去拜见张同志。现在阳城那边的情况怎么样?那些田地不旱了吧?老百姓能吃饱吗?”
张海舟看了宋澜一眼,夸着她说:“没想到宋同志年纪小小,竟然如此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真是佩服佩服。”
夸完了宋澜,他又轻叹一声说:“虽然干旱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收成仍然很不乐观,老百姓还是吃不饱饭,供应也紧张,我们县府的人也愁啊!”
豫省的阳城,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阳城县内又有嵩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等等古迹。
在后世,阳城的发展也是很不错的。
可现在的阳城,老百姓连肚子温饱的问题都没解决,旅游业自然是搞不成的,老百姓仍然告最原始的种田为生。
在三年困难时期,豫省是全国受灾最严重的大省之一。
阳城也受灾严重,到今年也只是稍为缓解,问题还是很严重。
张海舟这一次上京,就是想求人下拨一点救济粮,救一救那些生活仍然困难的老百姓。
只可惜,他找的人给他的答复是,可以报上去,但最好由他们县府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尽量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张海舟的内心充满苦涩。
如果他们能想得出办法,他还会上京来求人吗?
宋澜看到张海舟脸上一闪而过的无奈和郁闷,她又试探着问他,“张同志,我听说有些地方可以拿文物换粮食,你们有没有试过啊?”
张海舟一听,顿时眼睛一亮,“文物可以换粮食?宋同志,你是在哪里听到的?”
宋澜一脸无辜地眨了眨眼,“在京城听到的啊!听我朋友说,他就是用文物商店买来的古玩,换了好多大米、精面粉、还有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阳城也是一个古都,你们这边应该也有不少文物吧?县城有文物商店吗?”
张海舟两眼发光地看着宋澜,“你说得没错,我们这边确实有不少文物,县城也有文物商店,但就是没有这个人脉和渠道啊!小宋同志,不知道你有没有办法能帮我联系一下?”
如果真能靠这位小宋同志说的办法,用文物来换粮食,那他们县城的大问题,可就能解决了,也不用再麻烦组织。
宋澜内心狂喜,但面上却一点都不显,“行,等到了郑州,我再打电话回去问问,如果没有问题,我再打电话给你。不过,张同志,你能做得了这个主吗?”
张海舟朝宋澜微微一笑,“不瞒宋同志,我就是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