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伦敦西区几乎就是英国戏剧界的代称,在短短两个街区,方圆不足一平方英里的地域内,集中了大大小小四十多家剧院。
即便后世一些闻名的剧院如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之类此时还未兴建,西区在这个时代也已经是初具规模了。
此时仍算是英格兰的初春,春寒料峭,天还淅淅沥沥下着小雨。
凯斯特家的两辆马车在皇家歌剧院的门外停了下来。
此时离歌剧上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来来往往的马车早已经把这里不大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凯斯特先生先是将卡洛琳从马车上扶了下来。
甫一下车,卡洛琳便觉得一袭寒风迎面而来,不禁打了个寒颤,凯斯特先生十分体贴,立即让仆人给她添上了一件斗蓬,随即又将自己的妹妹凯斯特小姐扶下来,鞍前马后,十分殷勤。
始建于18世纪初的皇家歌剧院就算是在剧院林立的伦敦西区也是远近闻名的,一派皇室的典雅风范。
伦敦上流社会的小姐先生们对这里自然是趋之若骛,平日里上演的经典剧目,皇家歌剧院也基本是座无虚席。
此次在此上演的《狄朵与埃涅阿斯》是巴洛克时期作曲家普赛尔的代表作,此前一直在非官方的女子精修学院上演,作为官方推荐的剧目在皇家歌剧院上演还算是首次。
凯斯特先生本人对歌剧的兴趣不大,但为了满足妹妹及其好友的兴趣,还是使出了浑身懈数弄来了三张入场券。
要知道此次歌剧的入场券基本上是一票难求,更何况是三张呢!
不得不说,凯斯特先生在此显出了他的高明之处,入场券本身不值得一提,但能从众家争抢的局面中抢得入场券,而且还是三张,极大得彰显了凯斯特先生出众的手腕和能力。
就好像雄性动物向雌性动物求爱的时候总要在对方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强壮和能力一般。
同时,有心去做此事,又体现了凯斯特先生的一番心意。
这可真是一举多得,实在是高啊!
随着人流,凯斯特先生一行三人,在分隔好的小包厢里坐定。
包厢里还很贴心的准备了奶茶、点心供人取用,还有几支小巧的望远镜,以备看客们有需求时使用。
《狄朵与埃涅阿斯》是一部三幕歌剧,时间并不长,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
故事的情节也并不十分复杂,讲述得是迦太基女王狄朵与她的武士埃涅阿斯之间的爱恨纠缠。
狄朵与埃涅阿斯深爱,却受到巫师与众女妖阻挠,埃涅阿斯最终离开狄朵。
狄朵误认为埃涅阿斯背叛了自己,在爱人的离去的悲伤中*,并极度痛苦地死去了。
1《狄朵与埃涅阿斯》是一部悲剧,而悲剧存在的作用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人看,虽然会让人伤感不已,却比喜剧更让人觉得隽永。
也许是悲伤的结局更让人刻骨铭心,让人觉得留恋惋惜,发人深省。
也许是认为悲伤的故事更彰显贵族的气质,喜剧的收场多半显得有些低俗。
可以说这样一个以悲剧收尾的故事已然成为了当下伦敦西区上演剧目中的主流。
如此一来,在这接踵而至的小姐绅士们中间,有多少是抱着真正欣赏的态度前来,还有多少是为了做表面文章而来,就不为人知了。
这也算得上是伦敦上流社会之中,也许不仅仅是伦敦,存在的通病之一吧。
有光明磊落之人,也必然有心怀叵测之人;有落落大方之人,当然也有矫柔造作之人。
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都有了,至于要欣赏何种鸟类,就是各人的偏好问题了。
其实整个歌剧的音乐非常优雅,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气质,特别是在歌剧的末尾,狄朵的唱段《当我躺在尘土之下时》(WhenIah),堪称是极具悲伤力量的“哀歌”
。
旋律从低沉冥思中缓缓升起,由弱到强,凄美怆然的咏叹调道出了女王狄朵最后的哀伤,令人难以释怀。
如若是单从歌剧情节上来考量,卡洛琳对于这样的情节安排颇有微词。
且不说女王与武士的相爱合理与否,只要狄朵女王与武士埃涅阿斯多一点信任,多一点沟通,也许这场悲剧就可以避免。
但是歌剧的存在就在于将生活的现实理想化,又将童话般理想化作悲伤借以发人深思,也许这也就是歌剧独特魅力之所在吧。
当然,从音乐唱腔上来考量,皇家歌剧院的水准确实非同一般。
完本感言(免) 打下本书完三个字,心情很激动。 一百四十多万字,不多不少,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长,能够将关于罗海的故事讲完,我很欣慰。 nbsp...
下载客户端,查看完整作品简介。...
...
本书简介某低EQ女救命之恩,绝不以身相许。耍宝请换地,恕不奉陪。某高IQ男做个幸福的妻奴也不容易,媳妇儿,来,啵一个。(美女一二三四五,哪个是你小媳妇?)沈姑娘举手嫡女重生,只入王府不和亲。杜姑娘抚额准外交官穿越,何以为生?侯门三无庶女,冷眼内外争斗,笑斩一路荆棘,谋算出自己的自由人生!...
...
重生当晚,她翻窗作案强上了渣未婚夫的小叔,国民老公夜辰希。他俊邪,狂傲,霸气,视天下女人为粪草,却被她一睡成瘾,护她,宠她,成为他此生唯一执念。世人都想攀附于他,她却对他唯恐不及。我是第一次,你得对我负责。抱歉,我们不熟!面对男神的追求,她装傻充愣。呵不熟?桃花眸轻眯,他把她‘咚’在床上,用行动告诉她,什么叫做日久生情!倾暖双颊爆红夜辰希,你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