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山与山的距离完全一致。甚至连《山海经》中的一些动植物,都具备着美洲大陆的独有特征。)
在少女皇帝本人的主舰到达之前,已有先行的宝船登陆,并在一两天之内完成了所有建立临时据点与勘察附近地形的工作。他们甚至还成功找到了生活在当地的某支部族,与他们达成了初步的友好共识。
那是被后来的欧洲探险家称为“印第安人”的美洲本土住民,至于先行一步的这些明代海军,倒是没有为他们发明什么新的称呼——“左右不过是海外之夷而已。”虽然放在现代来看很不政治正确,但这也可说是那一时期中原王朝心态的真实写照。
皇帝所在的主舰缓缓进入临时港口,海浪冲击着已被锦衣卫改造得颇有人间烟火味的浅滩。虽然永乐大帝不是那种很讲奢华排场的君王(比如尤利乌斯·凯撒),也不一定要在出行时有魔王军成员前呼后拥,但她几小时前已接到了手下的报告,说是有当地酋长想要拜见上国天子。所以她决定为此提升登陆时的规格,以国事访问级别的人员与礼器,在那位酋长的眼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宝船靠岸,巨锚降下,缆绳抛出,皇帝主舰的舷梯与美洲的国土初次相连。而在朱棣迈出向美洲大陆深处进发的第一步时,她突然发现脚下所踩的国土,并不像她想像中的那么原始。
虽然当时的朱棣仍是现世中的人类,并非2056年重现于“非想非非想空间”的王权携带者,但在“王权”的作用之下,她偶尔也能打开属于“非现实”的感官。而在这第二重感官之中,她接触到了某种极为强烈的异国王权——与她在明国时非常熟悉的蒙古、朝鲜等国不同,也与她在明国周边访问的那些东南亚小国存在很大差别。
虽然这份“王权”在量级方面不如永乐皇帝治下的大明,也不如衰退之前的蒙古,但它最令朱棣感到异样的,还是其中流露出的那种无比陌生的气质。
一国的“王权”往往承载着一国的“精神”,在朱棣所知的范围之内,明国周围的朝鲜、日本、属国安南之类国家,气质与明国几乎无异。而最初开始下西洋时拜访的那些国家,她也都能感受到其中互相影响的演变与共性。但这片大陆的“王权”不同——就像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一样,朱棣此刻感受到的陌生“王权”,与已知文明世界的“王权”之间,也同样隔着太平洋般的遥远距离。
“难道说……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终点?”
面对如此情境,原本信心十足的永乐皇帝朱棣,也不禁陷入了充满自我挫败感的自我怀疑与迷惑。因为如果这片国土上的“王权”来自建文帝朱允炆,那必然应该显现出中原王朝的独有气质,而如果此地原本已有国家建立、朱允炆前往避难的话,也应该会引起两种“王权”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性,都不该产生此时朱棣遇到的这种情况。
“难道说……即使我亲自率领宝船舰队跨越世界,甚至来到了无人知晓的神秘大陆,也依然无法寻获朱允炆的踪迹吗?”少女皇帝握紧绣春刀柄,默默想道,“如果连这里都不是她藏身之处的话,那么……那个自诩‘正义伙伴’的混蛋……究竟是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呢?”